工厂档案员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工厂档案员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化验室主任
从1995年进水泥厂,到20xx年企业停产改制离厂,刚好9年。在这9年里,我认识了一个大家都叫他汪老头子的人。
刚进厂那会,也许因为字写得还算规范工整的缘故,我被临时安排在组织干部科整理档案资料。这使得我有更多的机会从文字上来认识一些人,其中有一个从1958年建厂一直还在厂工作,当时任化验室主任,历年多次被评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的名字——汪礼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组干科长来指导我工作的间隙,有意打听起了他。哦,汪老头子啊,我们厂1958年始建的那批人现在只有两个还在上班,其中一个就是他。我们厂是把一个山坡全部靠人工挖平,建起来的。那时条件非常的艰苦,生料全靠工人双手搓成坨,用的也是土窑,直到后来我们拥有了湖南省第一台机械化立窑。他所在的化验室主要负责全厂的质量管理工作。他没读多少书,但脑子灵活,喜欢钻研。他用的那个计算器,经过他自己重新改装,有好多的功能,别人按一般的情况是用不了的。从此我记住了他的名字。
1996年元旦过后,我被安排到车间锻炼。有一次上晚班,大概凌晨一点多,我看见一个陌生人在调矿渣进料的转盘。我就问班长,那人是谁?哦,是汪老头子。这个时候还来车间动这个干嘛呢?班长回答说,矿渣掺入量既关乎产品的成本,也关乎水泥的质量。掺多点矿渣可以降低成本,但对质量有影响。掺少点质量会好些,但成本又高些。他啊,经常半夜三更到各个车间看看,发现问题一般会叫操作工当场纠改,有时操作工不正确的话,他会亲自动手示范,直到操作工完全掌握为止。他既细心又有相当的耐心,脾气好得很。大家不怕他,但相当的佩服和尊重他。看见汪老头子朝我们走来,班长也赶紧朝他走去。我尾随在班长后面,看清了他那张防尘帽沿下带着皱纹的但比较白净的脸,个子一米六左右,身体单薄瘦削。待班长和他打好招呼,我也望着他那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叫了声“汪主任好”。他微笑
工厂档案员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