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政协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常委、同志们:
我们这次常委会议,现场视察了古邵镇、阴平镇敬老院,走访了部分困难户,随后参观了榴园镇塔山烈士陵园。刚才,区民政局宋桂斌局长作了弱势群体救助及烈士墓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会上还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
一是对工作的认识比较充分。社会救助工作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加强对烈士墓的整修工作也是牢记历史、顺应民意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区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部分烈士墓特别是散葬烈士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群众反映较为强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区民政局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关注民生、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而为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打牢了思想基础。二是相关的制度措施比较完善。目前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制度日趋完善。比如,在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方面,有相应的意见和办法;在灾民救助方面,有救灾应急预案;在城乡医疗方面,有医疗救助办法和意见。所有这些制度,与社会保障政策互为补充,将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了大社保体系,为社会各类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具体工作的开展比较扎实。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我们意识到,去年以来,区民政局正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开展全区烈士墓的整修工作,并初显成效。在社会救助方面,各项工作也稳步推进。目前来看,我区已将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在敬老院建设上,近年来投入了2800多万元用于敬老院的改造建设,使全区五保集中供养规模达80%以上。在灾民救助上,不管是去年的涝灾,还是今年的春荒,受灾困难群众都得到了有效救助。在医疗救助上,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都不断加大。四是产生了比较积极的社会效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救助属于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加强烈士墓整修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如果这两项工作做不好,构建和谐社会就难以实现和完成。我区不断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及不断强化的措施,正在形成遍布全区城乡的社会救助保障网络,城乡低保制度的实施、五保供养工作的稳步推进、灾民救助工作的扎实开展、医疗和教育救助力度的不断加大等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了保障,对社会稳定发挥了“安全网”和“减震器”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基层力量比较薄弱、监管措施不够有力;由
在区政协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