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的思考
每年例行的"两会"正在北京举行。今年"两会",其中尤其是人大的焦点,就是温家宝内阁上任五年,此次人大成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同时中国也将正式推出所谓的"大部制"改革。这两者看似没有直接关系,其实背后有着深层的逻辑的关系,而且涉及到中国过去和未来发展的一系列深层问题。
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中国两大瓶颈
就温家宝内阁上任五年的情况而言,这是中国迄今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是"中国崛起"从朦胧走向清晰的五年,但同时也是中国问题丛生,或曰各种问题从深层浮上表层的五年。无论是快速发展的五年还是问题丛生的五年,其实都折射了中国经历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六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其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
这一瓶颈,可以从发展模式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得以观察。所谓发展模式,就是中国的发展到底是延续一味重视发展和速度,从而积累过高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还是注重平衡发展,胡温上任后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等理念,就是对这方面的思考;而所谓制度建设则是指,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过去十六年的市场经济,由于没有注意权力监督问题,导致腐败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根除腐败、权力监督和制度建设,抑或覆盖所有这一切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上述两个方面,发展模式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制度建设则涉及到更为深刻的层面;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中国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对这两个问题,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包括中国高层及其智囊人士)都已看得非常清楚,问题是如何着手解决,亦即如何在可掌控、可预期情况下,解决一个实际操作的问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和政治体制的思考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