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人应以绩效论英雄
国内职业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正在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职业人和自然人角色混淆使企业管理陷入困境,专家指出,解决之道在于——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是每个职业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登陆人力资源相关网站,有关职业化的培训铺天盖地,这些职业化培训不是“职业化着装”,就是“沟通的技巧”或者“职业礼仪”。“仿佛只要穿上了职业套装,用一种标准腔调说话,就职业化了,就成为职业人了。”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不以为然地说,“现在国内对职业化存在很深的误解。所谓职业化培训只是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
职业化误解
专家们认为,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职业资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每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资质模型,形成对从事该职业的独特要求,因此,拥有职业资质是职业化最基本的要求;职业意识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职业道德是调整任职者相互关系的一种工作行为规范。
在一次人力资源研讨会上,一些专家表示,中国不是缺乏拥有职业资质的人,而是缺乏有高度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人才。职业资质可以通过培训获得,而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环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的。国内的职业经理人可能拥有非常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他们却缺乏对职业的忠诚,而这种忠诚往往比他们对一个企业的忠诚更为重要。 国家经贸委职业经理研究所的倪月英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所谓职业化培训对职业化存在肤浅的认识,正在走向庸俗化。深层次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问题并非一些职业化的培训所
职业人应以绩效论英雄
国内职业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正在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职业人和自然人角色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