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河北衡水一中考察报告
为什么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能够成为全国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一所薄弱学校如何成为高考名校的?衡水中学真的是泯灭人性的高考加工厂吗?为什么一边蜂拥而至学习考察,一边又谴责声不断?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和一系列的困惑,在宋雪花副市长和郝伟顺局长的带领下,我们10人于2013年17日--18日,走进河北衡水一中考察学习。下面,我根据实地考察学习以及收集整理的资料,从教育氛围、精神追求、学校管理三个方面来探寻衡水中学“教育的神话”。
二、心灵深处的感动
走进衡水,感动于浓浓的“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在一则政府网站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当地对衡中的支持: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要在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把衡水中学的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把衡水中学打造成衡水对外开放的亮丽窗口。”二感动于来自社会各阶层市民的反映。通过和他们交谈可感受到衡水中学的社会威望极高,衡水社会各界对于学校的严格管理高度认同,言谈举止间流露的是骄傲和自豪,认为“进入衡水中学就意味着考进了大学。” 在我看来,衡水人眼中的衡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校名,而成了一个引以为骄傲的的精神化身。
三感动于衡中学生对学校的感恩。在许多人看来,衡中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创造力”,而在更多衡中学生眼中,这样的管理方式很平常,还有人回忆起在学校的点点滴滴,觉得那时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心情愉悦,有一种吃苦的幸福。
已从衡中毕业的学生孟隋这样写道:在衡水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衡中是当地学生家长的希望所在,是底层人改变命运的战场。成功就得努力,底层的成功尤其需要更大的、甚至更疯狂残酷的努力。在理想状态中,青少年应该是自由自在、轻狂放纵的,但是这理想状态只会让高考失败,从而耽误一辈子,教育需要一种必要的牺牲--这是由牺牲与获得的关系决定的。
衡中赢得了高考,更赢得了教育的尊严!
走进衡水一中,感动于“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
在衡中的每一刻,我总被一些久违的、神圣的东西感动着。
这种感动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压力,使胸口发闷,眼睛泛着泪花。跑操澎湃着排山倒海的气势,每个人的脸上写满自信和敬畏,8000多人来去如潮起潮退般迅速,激情飞扬的励志标语给人以震撼心灵的冲击,学生抬头挺胸快步走(甚至跑),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没有压力下的痛苦和倦怠,跑操前捧着书专心专注诵读,-----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是校园里最美、最亮丽的风景!这一切,让我不仅感受到了衡水中学校园氛围激发人
赴河北衡水一中考察报告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