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31

各学院团委,各学生组织: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优势,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与提高我校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校团委将组织开展201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各学院团委、各校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班级团支部均可组队参加。鼓励学校党政干部、专任教师、班导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一般采取团队实践的形式进行,原则上每人只能加入一个实践团队。

二、实践主题

各实践团队须从以下专题中选择一项作为实践的主题,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填写申报书。

(一)青年服务国家,基层调查研究

组织学生立足首都,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京津冀,通过理论宣讲、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公益服务与生产劳动、创新创业活动等形式,围绕以下“十大”首都大中专学生专题行动开展社会实践。

1.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行动。以传播十九大精神、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深入革命老区,访谈革命前辈、改革开放事业建设者等,深刻体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从实践中得感悟,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讲活动,形成相关实践报告、中国精神寻访故事集、视频宣传片等。

2.京津冀协同发展青年观察行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深入京津冀地区,充分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点突破领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能源、交通、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城市建设、文化、法治、公共服务、大数据技术等领域,撰写调研报告,凸显青年群体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的观察理解。

3.乡村振兴青年作为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促进乡村振兴和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团队可深入北京300个乡村基地,特别是234个低收入村,通过“乡村调研 帮扶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助力乡村文化、教育、产业、环境发展。实践团队可选择“乡村调研”和“帮扶实践”任一种或两者结合的形式设计社会实践项目,但实践项目选题范围应在“五个振兴”内,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本项目由团市委统筹,具体可咨询学院团委。

4.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体验行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从学生视角体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互联网 ”和“双创”政策措施。结合所学专业或兴趣爱好,通过组建暑期科研团队或创业团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当中长知识、增才干。汇报的成果包括研究过程记录或创业过程记录、照片视频以及相关模型等。

5.关注民生志愿公益行动。发扬雷锋精神,关注民生发展,结合老龄化与二孩政策、社会救助机制、社区居家养老、食品药品安全、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等民生热点,以“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学生志愿公益活动,发挥青年一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积极作用,以调研结果为基础为政府部门广泛建言献策,传播社会正能量。形成相关民生服务实事与案例集,典型公益项目及相关研究报告等。

6.美丽中国环保科普行动。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变化、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内容,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等活动,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行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引导传统文化进企业,将传统文化与企业品牌、产品进行融合,实现“中国风”文化广泛传播;寻访优良家风家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以图片采集形式记录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大学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各学院团委,各学生组织: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优势,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深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