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后,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认识一:
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有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刻苦性,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是调动学生更好学习的动力源泉。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动机不是十分的明确,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有效调动其内驱力,就应重视附属内驱力的形成和培养,进而逐步转化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认知的内驱力。
附属的内驱力,在青少年期间最为突出,它是学生力求学习成功的重要的内在的推动力量。学生为了保持教师、家长及同伴对自己赞许和认可的需要的驱动下,而努力学习,实现获得赞许进而受宠爱的愿望。
这种内驱力虽然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也不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但同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学习是为了父母或某位老师而学的,为了不惹父母生气,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而在努力地学习。其实,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一种表现吧。四中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化学李丽辉老师,一位是物理由凤英老师,这两位老师因其较高的教学水平,完美的教学艺术,以及高尚的师德,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曾经有些爱逃课的学生,无论怎么玩,怎么疯,这两节化学课和物理课是一定要上的,上完了再跑出去玩,或者是玩到一定的时候,要跑回来上完这节课。在这两位老师所教的班级的课上,几乎是没有不学习的,也几乎没有不及格的。这种学习动机,就是附属的内驱力---为了自己喜欢的老师而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