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本 化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受(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本一
1、继续加强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为抓手,教研组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及上学期课题研究情况,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中期交流、结题报告。确立新的课题研究,并形成书面“方案”,且按方案进行落实与推进。
2、课题研究模式化。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评课以及专题学习皆围绕本组本科课题方案展开推进。在研讨过程中,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放在核心位置上。学期结束后,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每个人,要进行总结概述自己参加课题研究的过程、体验和收获。
3、借助外力,向优质学校,优质学科,优秀教研组取经学习。首先落实组织好三校(育鹰、三门、上理)联盟教研联合体教学活动,其次利用区有效资源以及创智课堂的研究,对物理、化学在教学知识点上进行夯实和构建,通过互听教师的常态课,和有效的评课,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4、继续通过公开课研讨活动及创智课堂的实践活动
继续开展好物理、化学三校联盟课题研究活动,做好活动的安排、推进和落实计划工作。
开展好周五教师研讨公开课。教研组以自荐和推荐方式相结合确立好公开课教师,时间定为:第7周第14周两次,各教研组要围绕此公开课题进行说课、磨课、上课。
面上教师展示课,对象为初二和初三任课教师,围绕自己参与的子课题进行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按照市、区课程规范要求,针对学校和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各类课程计划和采取的措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学科课程特色。
1、课堂教学上做到:有效教学,扎实双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构建创智课堂。教学五环节要规范到位,不折不扣。备课时: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设问提问;上课时:要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保证学生参与率。课堂上要反对一言堂,严禁乱课现象发生。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且控制一定的量和时间,做到减负增效;提倡分层作业;严禁低效或无度。辅导: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耐心、细心、爱心的教育理念。在方法上要用鼓励和二次成功法,提高针对性。坚持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评价:尊重学生,多元评价。
2、拓展课:注重思维训练,以思维拓展、知识拓展、视野拓展,能力提高为原则,进一步实践完善研究课题。
3、探究课:以课题探究的形式开展微探究,各备课组的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确立自己探究课题,时间贯穿一个学期。首先确立课题,然后进行问题设计,分配任务。进而体验心得,收获总结。
1、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准时到岗,有效组织教学,下课不拖堂。
2、每个教师本学期完成8节以上公开课的听课任务,课前要准备好教案。
3、各备课组作业格式、作业基本内容进行统一布置,规范作业要求,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每门主课书面作业量控制在40分钟内,副课在课堂解决。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导处将随同教研组长每学期按要求全覆盖至少检查三次。
4、期中、期末考试及月考等按要求进行小分输入和细致的质量分析。
5、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每学期根据学校以及教学要求写好计划和小结。
6、各备课组做好月考、测验,针对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精编试题,做好纠错题检查与的反馈。
对于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本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o2 ===== 2mgo 4al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2o2 ==== fe3o4
高温
2cu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2hcl ==== mgcl 2 h2 zn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zn fe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铜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namgal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 b …… == ab…… 分解反应 ab…… == a b …… 置换反应 a bc == ac 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2kno3 3c == k2s 3co2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2) 锌和硫酸铜(3) 铜和硫酸锌(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o2 ===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 2hcl == zncl2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 2agno3=== zn(no3)2 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对于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本三
摘要: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诸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虽然课本中很多对实验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操作流程,但许多实验并不能完全按照课本中所提示的那样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但是,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是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课本当中对于每一次实验如何操作、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许多实验结果却与教师的预想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尝试去创新实验,在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实验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及学生情况对实验进行大胆改进,但是无论怎样改进,以下几点需要值得我们注意。
一、创新实验要注意科学性
每一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实验原理、操作程序,都有规范的要求,这些内容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必须要科学,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获得学科知识、形成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创新出来的内容没有办法实践,或者与实验操作相违背,那么这样的创新对于教学来说无疑是毫无价值的,反而会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例如,在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的实验中,课本实验提示是将二氧化碳倒入放置了高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按照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它会沉到杯低,随着二氧化碳面的升高,矮的蜡烛会先熄灭。但是在实验中,由于倒入二氧化碳会发生扩散,先熄灭的蜡烛有时会是高的那支,通过这个现象只能得出二氧化碳比空气轻了这一错误结论。为了完成实验,有学生提出在烧杯中放一块隔板,这样就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发生扩散,经过几次实验,并确定隔板的高低,这样的改进是很实用的,也很科学。
二、创新实验要具有可行性
可行性就是实验设计要符合实验原理,并且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各类仪器与设备都必须是现在的条件可以满足的。如果设计出来的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实现,那么这个实验则是无法开展的,只能停留在假设层面。例如将一般金属换成贵重金属进行实验,虽然贵金属的实验效果会比较好,但是这一要求一般的学校是无法实现的,那么这样的创新也就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可行性不但要考虑所使用的材料,更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实验条件等。
三、创新实验设计要注意安全性
有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氢气的燃烧有可能会产生爆炸,硫酸稀释有可能会将硫酸飞溅出来,有的化学药品具有毒性,有的化学药品则具有腐蚀性,诸如此类。这些物质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因此在设计实验时,不但要重视实验结果,更要注意安全。例如在检验氢气的纯度时,有学生用手指堵着试管口用酒精灯去点燃,这样虽然减少了实验环节,节约了时间,但是有可能因操作不当而令学生受伤。如果在创新实验当中,只考虑到了实验效果,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不予考虑,那么这样的实验即使精彩也并无价值。
四、创新实验设计要遵循减小破坏的原则
有些化学实验会产生有毒物质,而且一旦从容器中取出,就再不能重新放入,因此在创新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与节约意识,尽量选择一些毒副作用小的药品去实验,再者还要注意节约,每次尽量选择合适的量,避免因为使用不完而造成浪费。对于那些会对环境产生危害,但又不得不做的实验,可将几个实验组合起来完成。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 o2燃烧so2),但是二氧化硫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对此,我们一方面在做实验时要尽量减少用量,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将其他几个与二氧化硫有联系的实验,如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一并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减小了破坏,更提升了实验效率。
五、创新实验要注意简约
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其中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简约,要用少的实验过程与步骤、少的实验器材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完成,并保证实验效果不打折。例如能用试管完成的实验就不用烧杯,这样既简约,又节约药品,操作起来也相对容易。例如在了解浓少,而且它的颜色、状态等都可以看得更清楚,同样,实验的简约性还体现在对于实验过程的控制上,很多实验完全可以取消,没有必要再重复。我们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内容,再去通过实验来巩固,那么意义并不大。
六、创设实验设计要直观
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实验现象较明显,可以看到物品在颜色、状态等方面的变化,例如高锰酸钾加热生成氧气:2kmno4加热k2mno4 mno2 o2↑,不但高锰酸钾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还有气体产生,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而有一些实验现象却不明显,如果要验证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了,例如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由于药品与实验结果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很难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只能是通过实验再去验证,这样一来实验就显得很繁琐。如果能在实验前使用一些指示剂,一方面可以区分药品,另一方面则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药品所产生的变化而清楚地观察到实验变化过程。
七、创新实验设计要符合教育原则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手段,操作要规范,不能违背实验原则,更不能违背教学目的,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避免将实验变成一种教师的表演方式或者学生的游戏方式,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总之,在创新实验设计中,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校的条件,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吸引到实验的创新中来,注意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努力使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熊姣,余新武。创新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李咏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创新探讨[j]。学子:理论版,2015(10)。
[3]徐桂华。试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优化[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0)。
[4]王兴平。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8)。
对于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本四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1、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注1、《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一书中讲到碱性铁镍蓄电池的内容。
1979年北京第2版,统一书号:15045总20xx-有514湖南省邮电管理局《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编写组,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刘武青
化学培训班心得体会范本 化学培训心得体会及感受(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