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下面是餐饮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欢迎参阅读借鉴。
篇一:餐饮消费调查报告
餐饮企业需顺势而为变被动为主动,需注意区分互联网 和 互联网,需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效率,需提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中国烹饪协会
随着餐饮企业及相关周边产业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更加多样且日趋完善,中国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接纳度日益提升,而其对餐饮消费与互联网应用结合的迫切程度更是远超预期。消费者发出的上帝之音拿捏着企业的命脉,要想叫好又上座,就得明确知晓消费者的需求,只知其一不行,还要探求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于不断前行中占得先机。
一、受访对象本次调查的受访对象男女比例相当,以一二线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主,兼顾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居民,教育程度各种类别也均有涉及。受访对象的收入水平以3000-8000元的工薪阶层为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餐饮消费需求的普及性和本次餐饮消费调查的大众代表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18-50岁受访者占89。8%,本科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占80%,这两个数字一方面是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的消费主力,以具有较高学历的上班族为主。另一方面也与本次调查的调查方式为网络调查,渠道相对单一有关。
二、消费习惯(一)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基础服务成主导因素在餐厅的选择上,受访者看重的因素依次为:就餐环境、菜系风味、服务水平、安全卫生、价格水平、口碑评价、地理位置和促销信息(图1)。环境、口味与服务是餐饮产品的根本构成要素,此三项内容在调查中排在前三也体现出整个餐饮行业重新追本溯源,回归本质、回归市场的大趋势。
(二)食品安全关注度降低,消费者信心获提升与2014年调查结果明显不同的是,安全卫生由第二位下降到第四因素,选择比重仅为前次调查的三分之一。这一变化反映出,在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酝酿、发布和宣传过程中,国家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大环境下,餐饮企业认真履行依法经营的各项义务,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诚信服务措施,得到了消费者的一定认可,使消费者的安全感有所提升。
(三)餐饮O2O使口碑传播的效果放大化获取餐厅信息渠道的调查结果显示,美食类网站或APP以45。1%的占比排名第一,他人介绍占40。1%,社交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其他渠道合计占14。8%(图2)。
互联网时代,餐饮业最大特征便是餐饮企业的口碑传播被放大化。互联网是一面放大镜,它既会成倍提高优质餐饮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会加速淘汰那些诚信度较低的品牌,要想在开放的社交平台占据一席之地,口碑营销十分重要。有接近85%的受访者有在网络(点评类网站、朋友圈、微博)分享美食自拍、餐饮消费体验或发表评论的经验。反之,这些信息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消费者选择餐厅的行为,其中,近90%的人会受朋友在社交媒体的分享影响(图3),有超过70%的受访者会选择美食类点评网站上普遍好评的餐厅(图4),仅有5。0%的受访者表示他人的评价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四)餐厅电话预约订单比重大幅下降传统的电话预订方式延续了众多预订方式当中首选的地位,但比例相比于去年的52。8%已经下降至40。0%(图5)。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和企业APP都具备预订、点餐和支付的综合功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企业官网、企业APP、第三方网络平台预定的比例达到39。9%。有20。
餐饮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