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0篇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心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我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读后有诸多感想,想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共勉,这本书主要是写教师的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收获良多。
在这本书中,写了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对教育事业的态度。有什么样的精神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态度的创造与给予。教书时间长了,有的教师教学硕果累累,但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似乎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持的态度不同。平庸者经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领导偏见,而很少静下心来想想自己。魏书生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成功源于热爱,让爱伴我们走向教育的高点。《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实践报告指导。
《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其词条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综合起来就是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作用。
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
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也要善于反思。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专业成长的作用,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即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
《有效教师》与平日里的理论书籍不同,不像那样枯燥无味。整本书中都自然的书写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字字散发出来的是执着的人才有的努力与付出;句句相连的是倾心于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与奉献;篇篇倾谈的是充满热忱的人才有的智慧与希望。
正如文中的提问“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几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却看不到前方的路标,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同时犹如一崭明灯,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孩子们,你好》是一本读后让人快乐的书。文中阿莫老师的孩子们很快乐,阿莫老师也很快乐。那我们来看看阿莫老师的快乐教学法,我从开学第一天、课堂上、课余三个方面来归纳了一下:
开学第一天,老师亲切地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这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因为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开学第一天,原本老师根本不认识他们,所以在开学前他对着照片上的样子一一记下了每个孩子的相貌和名字。我们试想一下,当孩子与你第一次见面时就听到你准确叫出他的名字,孩子心里该会多么激动与快乐。而且老师还一一与孩子握手,这时孩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尊重,从而他们也会来尊重你。在第一天的第一堂课上,没有行为规范的宣讲,老师也没有严肃地说:“你以后就是学生了,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不能怎么怎么样”,如果这么说了,那孩子就会觉得被束缚了,从而不喜欢学校,不喜欢成为一名学生。阿莫老师是让孩子们直接进入有趣的教学课堂,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
课堂上的阿莫老师应该是个很能干的老师,他包揽了语文、数学、艺术课,书中也很细致地写出了每门课的教学法,通过典型的课堂现象和课堂事件展现出来。“如果课的教育环境能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变得愈益生动有趣和愈益充满着激情,他们就会喜欢上课。”我们都知道学生有兴趣才能学得更好这个道理,但要做到却要花一番心思和功夫,阿莫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我读到最窝心的一个情节是:一个男孩在周六的早晨醒来,起床后就要去上学,他妈妈就说:“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学,我们在家休息。”男孩说:“为什么不能去学校休息呢?”看,孩子们已经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
阿莫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教育:如果想要在人道原则的基础上完善我的教育方法,我就得牢记,我自己也曾做过学生,并且要努力做到:不使从前曾经折磨过我的那种感受同样去折磨我的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已看了许久。书中有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我对其中的几个故事记忆尤新。这个双休日,我又翻开了它,当我读到这几个故事的时候,我仍眼眶泛泪,深有感触。
故事《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的主人翁是一个在读四年级的十二岁小男孩。他是家里的长子。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学习用功,将来找个好工作来养活全家。因为他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拮据,父亲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每天要干好几份活。白天工作,深夜还要为别人抄写邮件上的邮签条来攒钱。小男孩非常得懂事,他看到父亲为这个家这样得劳累,他就在父亲睡觉的时候,偷偷地起床,来到书房帮助父亲抄写,睡眠时间就少了很多,影响了他的学习,当父亲了解到孩子在学习上有退步的时候,还天天责怪他,可小男孩心里虽然很委屈,但仍继续深夜抄写。当父亲知道小男孩是为了家人,为了他的时候,深受感动,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孩子。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这个小男孩深深感动着。他只有十二岁,但已经懂得了关心家人,为自己家分担责任。而我的孩子也是四年级,年龄也与他相仿,而他最多考虑的是自己。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愁吃、不愁穿。他们对轻易获得的东西不会珍惜。他们感受不到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应的东西。还有如今的孩子都是被全家人宠爱着,他们喜欢听好话,受不了委屈,只碰到一点困难就要找大人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我觉得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上次组织的“今天我当家”这个活动非常好。通过那次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也懂得了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也要在能力之内帮家里做一些事情。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懂事!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是否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自己也能演唱呢?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第三,音乐的兴趣就在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兴趣首先是从求知的愿望中产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吹竖笛时,孩子们刚认识竖笛,别提兴趣多高涨了,虽然吹的不成调,但这就是学习的愿望。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 1
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在音乐学习中,坚持体验性,是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音乐学习的重要特点。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完成。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如“请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或内容为乐曲命名。”“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听着歌曲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活动是知行协调的过程,它是学生身心协调地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主要还是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小小竖笛使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
【精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合集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