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有感:盼望之路的缩影
盼望之路的缩影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有感
最近在背《唐诗三百首》,对唐朝文化很感兴趣,我本打算乘热打铁去趟西安,看看唐诗中的天都,可惜票已经卖光了,于是太太便提议去趟南京,她说这是江苏女婿的必修课。一共三天的旅程,头两天我们都在南京博物院,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但由于这个博物馆和我之前去过的其他省级博物馆的类型基本一致,便没有什么特别的领悟。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这段旅行的最后一天,在另一个地方的见闻和感想。
探索月球的背面
2019年1月3日,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载入史册。中国成为第一个对月球背面进行了探索的国家。虽然,此前人类已经数次到达过月球,但如果还没探索过月球的背面,那还谈不上真的认识月球。对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有些类似,通常人们只想知道有关她的正面的、符合人类理性思维或是可以让人们心情愉悦的方面。但真正想探求自我的全部内心的人一定不会止步于此,他们一定也曾探索过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反面——种种不合理和恐惧。我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也抱着这样的心态,希望通过了解这段人类不堪的历史去进一步探索自己内心的另一面。
七年前,我曾参加了一个德国和以色列间的学生交流项目。当时,我和一个年轻的犹太交换生手拉手走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起通过想象体验当年纳粹加诸给犹太人的痛苦。在奥斯维辛,我亲眼看见了那些喷毒气的洗澡间、那些像牛棚的宿舍楼、那个烧尸体的大炉子。当年纳粹的恶行,一桩桩、一件件穿过历史的浓雾,呈现在我们眼前,叫人不寒而栗。不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会不会更令人感到恐惧?
从云锦路地铁站出来,一抬头就能透过纪念馆外的围栏看见一个很奇怪的、像一段光秃秃的枯树干的东西:逆着光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仔细打量,模模糊糊能看出来一个头的形象,有长头发,下面有什么凸了出来。走到入口处时,才分辨出这是一个巨大的雕像,一个女人。过了安检,一路都被这姿态怪异的雕像所吸引,巴不得立马知道,它到底是在表达什么,走到跟前才看得清楚:这是一个母亲双手捧着自己刚死去不久的孩子。孩子的身体是柔软的,头和脚自然向下弯曲,或许还有一点温度,而这个温度和石头的冰冷恰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续前行,十几个形态各异的黑色人像沿着步行道一字排开,这些人在慌乱中逃命的姿态和神情仿佛在对参观者吼道:快跑!!!整个雕塑广场仿佛发出了无声却刺耳的呐喊:"觉醒吧!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痛苦!"
步入内廷,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300000——30万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这类巨大的纪念碑在随后的展览中还多次出现,纪念馆的设计师们看透了人心,知道这个数字实在太大、太难以置信了,让人一下子难以接受,需要多次告诉参观者,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巨大数字的概念。
步入纪念馆主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手边一整墙的"书",书脊上写着不同人(遇难者?)的名字:"周万保、张恒顺、朱良才···".右拐进入第二间展厅,两侧的墙上挂满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随着参观的深入,300000这个抽象的数字渐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有感:盼望之路的缩影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