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
《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但是实际教学中作文仍然是学生最大的拦路虎,相当数量的学生提起作文还是无从下笔,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因为教师人为地加大了作文的难度,要求学生写出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都有一定水平的文章,恨不得的标准,所以要求一高再高,远远超出了一般学生的习作水平,结果成了拔苗助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产生了厌倦心理。二是因为学生虽然也接触了实际生活,参加了某些活动,但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较弱,思维能力不强,故语言组织能力不高,形成了“茶壶里煮饺子”的局面,如果老师再引导不够,久而久之,学生强烈的表达欲就会经过一次次受挫之后沉寂下来,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针对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这些表现,我从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训练两方面进行了小学生作文“加强听说、强化读写、整体推进”教学改革实验,已取得了初步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长期致力于小学作文教育的实验研究,被人们称为献身于写作教学的“十字军战士”。他提出了“写作先于阅读”的观点。他认为儿童不是先学会了阅读再学会写作,而是恰恰相反,先学写作,再学阅读。他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文章比作密码,把写文章比作编密码,把读文章比作破密码。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在孩子们看来,编密码远比破密码容易。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在学前班时就有这种编“密码”的能力和爱好,其表现就是喜欢在墙壁上、人行道上、水泥板上等地方画各种符号,这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一种自我表白。因此,要重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早期培养,在他们还没有学会阅读以前,老师就应重视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组织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写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一、二年级加强听说训练,作文提前起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学生入校第一天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听说能力。每周都安排有听说主题,每天都有一日一说。如入学教育听说训练分为《自我介绍》、《参观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桌》等,这样,学生每天都有新话题,渐渐养成了喜爱说话、注意观察的好习惯。等拼音学完,再让学生把说话内容记下来,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写拼音日
我的作文教改之路教学工作心得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