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焊工事故心得体会精选 电焊安全心得(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预防焊工事故心得体会精选一
1、了解有关溺水安全相关知识,感悟生命的可贵。
2、培养学生养成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习惯,掌握溺水救护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溺水安全自救与预防措施。
难点:溺水安全自救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溺水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闻回放】2011年4月24日下午,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小学2名学生,到笏石镇温东村下尾盐场附近一养虾池戏水时,不慎溺水死亡。2011年5月26日下午,重庆开县长沙镇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当地陈家小学10余名小学生一起私自下河洗澡,结果4名男生溺亡。
(师)听了这个案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针对这起事件,你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自己的想法。
(小结)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注意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预防溺水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新课教学
(一)溺水原因
在炎热的夏季,大家都想到河里或池塘里游泳。然而,因为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
【幻灯片放映】图片展示近六年全国0——14周岁儿童溺水死亡情况柱形图。
(引导学生明白)溺水在所有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的水平,趋势有增无减。
图片展示近六年全国0——14周岁儿童溺水死因构成图,(让学生明白)溺水在所有意外伤害死因中的比例在半数以上。图片展示2011年4月24日下午,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小学2名学生,到笏石镇温东村下尾盐场附近一养虾池戏水时,不慎溺水死亡。2011年5月26日下午,重庆开县长沙镇再次发生这样的悲剧,当地陈家小学10余名小学生一起私自下河洗澡,结果4名男生溺亡。据相关媒体报道,每年暑假,医院急诊科都会遇到大量因遭遇溺水意外事故求救的病例,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因现场急救措施不得力而错失抢救时机,令人痛心。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总结。
【幻灯片展示溺水原因】
1、可能是在河道、水渠、池塘、水井、水池、水库中嬉水落水引起的;
2、也可能是街道下水道无井盖,下大雨时看不清,致使人落入下水道,建筑工地水沟积水、开放性水域无明显警告标志和隔离栏;
3、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师)因此多学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给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多一份保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专家对溺水致死原因和溺水症状的描述。
(二)致死原因
【幻灯展示】据医学专家解释,溺水致死原因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三)溺水症状
【幻灯展示】据医学专家解释,溺水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嘴唇和指甲青紫,嘴唇和口鼻四周有泡沫,重者则昏迷或呼吸心跳停止。
(四)如何自救
(师)溺水导致死亡的进展迅速,全程不超过5—6分钟。因而发生溺水后,争分夺秒地做好现场抢救对挽回溺水者的生命极为重要。同学们说说溺水事故发生后该我们如何自救呢?
生作讨论后,师鼓励其列举各自想法。
(师)同学们所谈的想法都相当不错,我觉得刚才大家的想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幻灯图片展示】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①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②若没有救护器材,会游泳者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未成年人保护 法有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以上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抽几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并指出优点和不足。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
【幻灯图片展示】
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避免因缺氧引起细胞坏死。因此施救越快越好,同时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角色扮演】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抽几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并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预防措施
(师)为了不让溺水事故侵害我们的生命,加强预防是关键。如何预防溺水事故,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想法不妨为老师出几个点子。
根据学生出的点子归纳小结。
1、学习溺水相关知识,知道溺水的危害性,了解一些溺水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2、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游泳。不要单独到河边、池塘边玩耍。年龄小的儿童外出玩耍一定要有家长带领,不能单独乱跑,以防跌入下水道和粪池。
3、初学游泳时,可参加游泳学习 班,由老师辅导。不要在标示禁止戏水的区域游泳和嬉水,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学会游泳后也不能忽视水上安全,下水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游泳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量力而行,饥饿、太饱和疲劳时不能下水。
5、发现下水道无井盖,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以便尽快检修。
(六)倡议书
【幻灯展示】
为积极响应学校近日以“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为主题的活动,创设更安全的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杜绝溺水悲剧的发生,学校提出以下倡议:
1、对自己负责:树立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绝不参与没有家长陪同的游泳活动,绝不到危险、陌生的河塘游泳,绝不在河塘边垂钓鱼虾,绝不做危险举动,绝对远离溺水杀手。
2、对家人负责:如果游泳,一定要在自己的家长陪护前提下,到安全的、正规的游泳场所游泳,并要做好相应准备活动,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
3、对学校负责: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以血为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学会相关的预防溺水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溺水自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对他人负责:在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同时,要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于那些违反学校纪律,私自外出游泳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劝阻。
三、总结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溺水自救与预防知识,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学习,经常模拟演练,巩固所学知识,要随时提高警惕,特别是在比较危险的地方,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祝愿大家今天好,明天会更好!
推荐预防焊工事故心得体会精选二
经过此次公司举办的“揭至艾滋病预防控制”喧传活动,让原来朦朦胧胧的我们了解关于艾滋病病毒的知识,也有所感悟。12月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已经20年,这里有许多问题应该反省 :
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20年的时间中我们未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这里,我们应该反省什么?
在此之前,我们对这种疾病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在20世纪的70年代,或者更遥远的过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处。艾滋病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那时候,虽然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合理的猜测和颇有科学依据的推论,但还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得到世人的公认……现在,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只是这种得了艾滋病争议不见得与科学有关…
现在我们应该把作为疾病的艾滋病和作为问题的艾滋病区分开。后者显然不是靠医生和卫生行政机关能解决的。艾滋病在中国不是头号的灾难,说“到20xx年,感染人数可达1000万”,是缺乏充足证据的;说由此“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将毁于一旦”,则完全是危言耸听。
艾滋病虽然不是头号灾难,但却是一个标识,它显现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在发展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检验着不同的人群、国家的价值取向和回应能力。在开放时代,疾病的流行不为国界所限,但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制度下,人们对疾病流行的预防和控制的效果却可以是大不相同。
艾滋病在中国所显现出的,恰恰主要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是一些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作为转型国家所特有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就存在问题:两年来,人们通常的说法是中国有84万感染者,但人们很少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来自官方的“估计”数。“到了20xx年中国的感染者将有1000万”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官方文件的另一个说法是在20xx年把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从20xx年的84万提出起,到20xx年如要达到150万,平均每年须增长近10万,要达到1000万,平均每年须增长130万,有没有这种可能?
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大多在农村,为吸毒的人,他们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甚微,在“四免一关怀”(“四免”即对艾滋病感染者免费提供药物治疗、免费检测、对其中的孕妇免费提供阻断药物、对艾滋孤儿提供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家庭给予补助)政策出台之前也基本不消费公共产品,在20xx年时有些人就计算出4620~77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依据是什么?
在艾滋病问题上,一些人和机构对“认可、尊重和保护人权,反对歧视”这一当今人类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半心半意,而对来自国外的具体做法却盲目模仿,生搬照抄。我们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国外机构对我们的“政策开发”,但却缺乏使本国公众 特别是感染者和相关人群 参与立法、决策的制度性保障。
仔细想一想,在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方面,从对事实的认知,到做出生理、病理、流行病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解释,到回应 传递预防信息、采取预防措施、设立制度规则、进行行为干预、研制疫苗、药物、发明治疗方法,有多少是中国人的创造,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呢?当然,如果外国的做法,完全能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并非一定要标新立异,问题是即使在理念、规则相同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也是必要的,这一点,早已为经验所验证。
近来,卫生系统总结艾滋病防治未能收效的原因为:1.对严重危害认识不足;2.“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3.实际掌握的感染者比例低;4.宣传教育不够深入;5.干预措施覆盖范围太小;6.农村卫生基础条件差,艾滋病防治技术力量匮乏;7.引发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短时期难以根除。而在这里我们要提出的是:导致这7种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也正是改革在整体上必须突破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障碍。
要解决问题,就要设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官员问责的制度保障,就应改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事业单位”的现状,将其收归国家机关,并给予职权、责任、编制和财政上的保障,应设立普遍覆盖全体国民的、城乡一体的、最低限度的医疗保障制度。
当我们在决策上把艾滋病对人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的危害看得比对经济的危害更重的时候,国民的素质就与制度安排同等重要,它与制度并列成为艾滋病防治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因为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缺少关爱、存在歧视和敌视的不和谐社会中,是不可能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传播的。
回顾中国防治艾滋病20年的历史,我们的相关法律政策几经变化,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数从百余人增至十余万,而推测数则为几十万或百万人。反思这一过程,如果“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及“四免一关怀”的具体政策能早提出,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当不会像现在这么多。
推荐预
预防焊工事故心得体会精选 电焊安全心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