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 2022年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最新
夏季来临,当前正是传染病疫情活跃季节。儿童、青少年免疫力较差,易被传染。以下是查字典小编整理的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
夏季来临,随着气温升高,病毒和细菌很容易大量繁殖,在全民关注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其他的流行性病毒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并提前加以预防。为了保证幼儿健康,请家长仔细阅读这份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指南,用心呵护幼儿成长。
01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四季均可发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儿童。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4、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02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传播途径]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
[主要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易感人群]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4、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03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
[易感人群]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表现症状]
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变质的食物。
2、及时接种细菌性痢疾的疫苗。
3、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养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应注意饮食和饮水的卫生情况。
04
急性血性结膜炎
急性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民间人们所说的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
[传播途径]
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接触了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钱币、脸盆、键盘、钥匙或门把手等,均有可能被传染。
[易感人群]
从几个月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它们的目标,常常是一人得病,全家中招。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红眼病,特别是夏秋季(6~10月),要注意防范。
[表现症状]
急性血性结膜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突发结膜充血,烧灼感、痒、分泌物多,一般视力不受影响,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睑结膜充血、乳头滤泡增生,球结膜周边性充血,有时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囊内有分泌物,要确定病源需作分泌物涂片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给孩子准备自己的毛巾,不要和别人混着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的孩子,要特别的注意。
2、不要乱用
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内容 2022年预防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最新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