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村集体经济调研方案模板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3 篇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 1 篇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乡西北边,属半农半牧村,距县城 50 公里,地处打更沟草地和乡交界处,属丘状高原山地和草甸地形,平均海拔 3060 米,为典型高原寒带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2676 亩,林地面积 亩,草地面积 亩。人口 842人,户数 160 户。党员 19 人,其中:女党员 3 名,占党员总数的 15%,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6 名,党员平均年龄 46 岁,年龄在 45 岁以下的党员 6 名。入党积极分子 2人。
二、发展现状 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现已成立运行的乡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雏形成立于2009 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该村于 2011 年正式成立了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加工合作社,并于 2012 年建成了榨油厂。2012年,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菜籽油,使村民的每斤油菜籽售价提高了 元,有效增加了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2013 年,乡、村两级又向上争取资金,对榨油厂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经过四年的运营完善,本社现已拥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成功申请注册菜籽油的商标。专业合作社运作按照合
作社章程通过收取会费、管理费、争取国家和社会赞助,合作社财务管理依章程进行,受各社员监督。目前合作社主要由村村长索科为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协助其工作。通过对油菜籽的改良,对菜油的加工及包装的改进,现在村的菜籽油销量非常可观。据统计,目前,该村每亩可收油菜籽 260 斤,2015 年共种植 1478 亩,油菜总产量近 万斤,以 100 斤油菜籽可榨 30 斤菜籽油计算,全村可榨油 万斤,按照 2012 年每斤 18 元的市价出售,今年全村菜籽油收入可达 多万元。
三、成功经验 村油菜合作社可以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也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团结一心和辛苦劳动。再者,村的自然条件是其自身优势,独特的高原气候非常适合油菜生长,菜油无污染、光照充足的特点符合了现代市场消费者的要求。合作社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的理念,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最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2 年,村干部到青海、甘肃等地购买优质青杂 7 号油菜种子 3640 斤进行试种,为提高油菜的的产量
打好了第一战。村村两委会认真作好科学种植宣传和技术指导,在压榨、加工及品牌包装上进一步完善改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进行宣传。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村油菜合作社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是乡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生产的菜籽油销路也比较好,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村的菜籽油宣传力度不够。菜籽油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内部销售,在州外的销量未打开,州外的知名度几乎为零。究其原因主要是菜籽油自身质量标准不够高,未取得国家的 qs 质量认证。其次是完善网站、制作宣传广告的专业人才的缺乏。随着加工厂改造项目的完成,合作社将加快申请取得国家的 qs 质量认证,同时加强宣传力度,争取让菜籽油走出州。另外,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油菜的播种目前处于半自动的阶段,对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大,这在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心理,让油菜形成规模效益的意识淡薄。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逐步改善农民的思想意识,在村内营造油菜市场经济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还要提高
油菜加工厂的利用率,不断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我村农牧民经济收入,将我村打造成全乡甚至全县的油菜示范基地。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 2 篇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层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对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是我经常思考的课题。根据街道人大工委的安排,我就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了解掌握全街道 12 个村居社区的总体情况、下村与村居社区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街道共有 12 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约 万。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
从调查情况看,一是街道 12 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有固定年收入的情况为:年收入 0 万元以下 2 个占 %、年收入 5 万元以下 2 个占%、年收入 20 万元以下 2 个占 %、年收入 30 万元以下 2 个占 %,年收入 100 万元以上 1 个 %。所有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征地及青苗补偿、固定资产租赁和山林地租赁等。二是村居委会之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区域位置、管辖面积多少、村干部人员配置及相应的工资报酬等。
区域位置靠近城区所在地的村优势明显;管辖面积大的村管理近 3 平方公里、而小的村才不到 1 平方公里,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 5-10 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 3 到 4 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 1 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各项政策展板宣传、基础设施修缮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分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街道负债村与百万元村并存,靠土地征收补偿和固定资产补偿的畴口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百万元以上,而茅家岭村、车头村的村级集体不但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民各类惠民性补贴而到处举债,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地处棚改区域的村能通过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没有棚改的村虽有集体资产、水库鱼塘租赁等收入源,但是普遍存在着租期过长,约定租金还是 90年代的市场价格,与当前租赁市场价差距极大,产生的收入无法让村集体更好的运转,且秀美乡村建设、办公楼建设、
村庄日常维护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村集体只能依靠贷款、政策扶持等手段维持,缺乏有效解决困境的途径。
3、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分村单纯依靠征地拆迁补偿款,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完成,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
2022年村集体经济调研方案模板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