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劝学》获奖说课稿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劝学》获奖说课稿

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一篇说课稿需要简析教材、阐述教法、指导学法、概说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获奖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劝学》获奖说课稿篇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荀子的经典散文《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及教学设想。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劝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模块)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里的课文。这个单元是文言文单元。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是一篇论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态度及方法的散文。其中不少观点对现代人、特别是对我们中职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学习要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用心、专一等观点,都是我们中职生特别需要借鉴的东西。虽然这篇课文在第23课,但是我感觉完全可以把这篇课文放在开学之初来讲,为的是让同学们在进入职教中心的一开始便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态度和强大的学习信心。

二、说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能够疏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用法,并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特点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等。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文章气象清新,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全文短短290字,却能表达出三层意思七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根据课文特征以及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点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扩大、引申、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劝学》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说理性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掌握好论证方法,是学习的难点。《劝学》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比喻论证。所以我把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一年级的中职生通过初中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比如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设定在教法上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具体如下:

1、诵读法。

语文教学应特别重视整体教学,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能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诵读能够增强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掌握实词以及句式的用法。

2、串讲法:

文言文的学习,词语句式是教学的重点,用串讲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含义,把握文章的论证。

3、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职业特色,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为主体老师正确引导的原则,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荀子在《劝学》中的劝勉,在哪些方面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说学法

由于中职语文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比初中要高、要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就听不懂、看不懂。这时候,学生只有从老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借鉴《中华好诗词》对决形式,分组比赛,自定要求,实现轻松背诵。

2、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3、在老师指导下,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疑问,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同学们在讨论中得到提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共八步)

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与分组对决背诵。

包括作者出生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化成就等。

第二步: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有一句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青?什么是蓝?青为什么会胜于蓝吗?

用这个轻松活泼的问题引发今天的讨论,这样导入感觉很自然,让课堂变得很轻松。

第三步:解题

1、“劝”的意思。劝勉、鼓励、勉励。

2、荀子简介,简单说说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解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的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四步: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对照注释,正字正音。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五步:课文分析。(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学习的意义)

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理解中心论点在全文中的作用。

找出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第二段。(学习的作用)

让学生找出这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第三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让学生找出这段中的十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2、指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第六步:讨论归纳论证方法。

提问:

1、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2、本文在设喻的运用上有哪些特点?请学生六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第七步:总结本课:

《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学习之后,我们对荀子关于学习的论述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大家能从中得

《劝学》获奖说课稿

《劝学》获奖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