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2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

2、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判断;

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本文在塑造人物性格和组材上的【重点】实、虚词用法

【难点

】句式特点及判断

一、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归璧于赵()

6、怒发上冲冠()

7、舍相如广成传舍。()

8、左右欲刃相如。()

9、大王必欲急臣。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二、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指示古义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古义

左右:古义

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大王见臣列观()

5、徒见欺()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何以知之()

8、而君幸于赵王()

四、请给下列各句补出省略的成分,并写出具体内容。

1、请奏盆缻()秦王

2、相如闻()不忍与()会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5、今君乃亡()赵走()燕

五、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选一种恰当的解释,填入括号。

1、拜:叩拜、授官。

(1)拜()为上卿。

(2)拜()送书于庭。

2、见:看见、接见、被、受、显现。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3)才美不外见()。

3、徒:步行、党徒、部下、同类、白白地、空、只/不过。

(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召令徒()属曰……

(3)徒()见欺。

4、因:依靠、凭借、借助、顺着、趁此、于是、因为。

(1)不如因()而厚遇之。

(2)相如因()持璧却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5、幸:幸运、侥幸、幸而(敬词,表示对方这样做是使自己感到幸运的)、希望、(帝王的)宠爱/宠幸。

(1)君幸()于赵王。

(2)则幸()得脱矣。

(3)大王亦幸()赦臣。

(4)幸()来告语之。

6、负:背、载、担负、倚仗、辜负、违背、对不起、背叛、败。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贪,负()其强。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廉颇闻之,肉坦负()荆……

(6)胜负()未定。

7、请:请允许我、请你、请示

⑴。璧有瑕,请指示王()

⑵。秦王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⑶。诸将请所之()

六、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6)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篇2

一、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纪,战国"七雄"征战不已。秦国最强,它对六国都有野心。秦国多次击赵,但赵国重用廉颇、蔺相如,将相团结合作,外交上、军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廉颇、蔺相如团结合作,抗击强秦的历史事实。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缪贤舍人(miào)西河渑池(miǎn)秦王不怿(y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去亲戚(内外亲属) 约束(信约,限制) 宣言曰(公开扬言) 请指示王(指出来,给人看)

从此以往(往那里) 因而厚遇(趁此) 前进缶(上前,进献) 明年复攻赵(第二年)

以示美人(妃嫔) 不过三十日(不超过)鄙贱之人(知识浅薄,地位低下)独畏廉将军哉( )

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D/②④⑤请允许我)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

三、课文分析。

(一)完璧归赵。

1、这篇文章开头第1、2自然段与一般传记写法相同,介绍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从全文看,这一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析。

答: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贵一贱,对比鲜明,为下文这两人的矛盾产生埋下伏笔。

2、下面对第3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秦欲以城易赵璧。

B、暗示故事的矛盾是:赵"予"璧与"勿予"璧。

C、说明"报秦者"肩负重任,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

D、这里的"计未定",指的是"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蔺相如斗强秦,不仅有勇,而且有智。他料定秦王"无意偿赵王城邑"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三,请概述。

(1)"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2)"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4、这一部分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他大智大勇。下面分

最新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3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虚词、实词的用法及意义;2、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判断;2、把握文中的主要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