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五篇)
人教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篇1
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
A、架子鼓 B、笛子 C、小提琴 D、口琴
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空气 — 水 — 鱼 B、桌子 — 空气 — 鱼缸 — 鱼
C、桌子 — 鱼缸 — 水 — 鱼 D、桌子 — 空气 — 水 — 鱼
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 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 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
A、1700m B、3400m C、170m D、340m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相关文章: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共3篇)
2、物理反思小结
人教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篇2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l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l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l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 过程与方法
l 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l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l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 设计思想
以从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为基本指导思想。导入上紧扣书中彩图,以大象间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开部分以探究为主要体系,构建课堂双主体。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和观察以及教师演示,使学生从多角度明白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 教具准备
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钟罩、抽气机、收录机。
四、 教学过程设计
让学生看P10大象的图,让学生思考,讨论:
1、 关于大象你了解多少?(大小、种类、生活习性等)
2、 你认为大象之间如何进行交流?
阅读P11文字。学生讨论:猜测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中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声?
3、 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能产生人类听不到的声吗?
4、 你知道哪些动物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吗?
这些问题学过这一章后就可以解决了。
用收录机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引出课题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一]、声的产生
(探究)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
(演示)敲响音叉,观察发声的音叉。
张紧的橡皮筋,用手指拨动,使其发声。
观察课本P12四张图。
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想想议议)观察P13插图,教师介绍:
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发出声音。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器官,而雌蝉没有,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怎样从发生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1、 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2、 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这里也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制作土电话,实验方法如上。)
总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演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玻璃钟罩里,接通电源,然后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请学生观察现象。
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问: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稍作介绍(以水波作比较),略)
总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想想议议)请学生设计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小实验。或找出事实来支持你的说法。
例:(1)人潜入水中后仍能听见岸上的讲话声;(2)鱼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风吹草动。
总结: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以上通过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例如:雷声、回声等,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枪的声音,也是很好的例子。
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阅读P15小数据,找出其中的规律。)
总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本课小结:略
五、 课后探究与实践
1、给你以下器材:秒表一个、听诊器一套、塑料保鲜袋一个、大烧杯一只和一些水。你能设计一个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吗?说出你的方法并动手试一试。
2、动手实验:
【器材】火柴盒、尺子和棉线1米左右。
【步骤】
(1)。把棉线的一端穿进火柴盒,连在盒内的火柴杆上,另一端拴在尺子上,如图1.
(2)。一位同学手拿火柴盒紧贴在耳朵上,同时堵住另一只耳朵;另一同学用手指甲在靠近拴线的尺子一端划动,这时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的同学将会听到______,它是由______产生的,同时观察一下拉紧的棉线,发现______,这说明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这位同学耳朵里。分析声音由声源(振动的刻度尺)传到这位同学耳朵里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并实际测量。
人教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
2022年人教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反思(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