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5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
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
001.jpg
4、完整的演奏音乐作品
(1)学生分三组分别模仿开头、中间、结尾的三个音效部分,并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主题部分配伴奏。
(2)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乐,再见。
《森林狂想曲》教案篇2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的喜爱,其中《小红帽》的故事师幼儿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将音乐欣赏于文学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四段风格各异的音乐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活动。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能将音乐与故事人物相匹配。
2、能根据人物特点和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舞蹈动作。
3、能愉快地参与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大森林
2、角色头饰:小红帽、外婆、大灰狼、猎人
3、音乐:《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场》、《拉得斯基进行曲》、《小红帽》
活动重点:欣赏音乐,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人物特点和音乐节奏,创编出相应的舞蹈动作。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
1)、师:“欢迎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大森林,森林里有什么?咦,那是什么?这是谁的帽子?”
师:“听,她来了!”
2)、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欢快、活波、跳跃、高兴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小红帽在这快乐的音乐中会干什么?请你来学学她。”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做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小红帽
3、欣赏音乐《波斯市场》
1)、欣赏音乐《波斯市场》,
师:“听,谁来了。你为什么觉得是狼来了?”
2)、分析音乐特点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幼儿讨论小结出它是一段害怕、恐怖、诡异、偷偷摸摸的音乐。
3)、创编人物动作
师:“谁来学学大灰狼看到了小红帽,它会做些什么事情?”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教师提炼出好看的动作请集体学习,并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节奏作动作。
4)、集体配乐表演大灰狼
4、欣赏音乐《天使小夜曲》
1)、欣赏音乐《天使小夜曲》
师:
《森林狂想曲》教案(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