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沧海原文注释(3篇)
观沧海原文注释篇1
原文:
观沧海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东进发去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了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且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的巅峰,心中的波涛像海浪在起伏。周围都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了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注释
(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赏析:
《观沧海》这首诗,前六句写的是实景,而后四句则是曹操的想象,最后两句跟本诗原文没有直接关系。这首诗不但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机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
最新观沧海原文注释(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