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
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算把《明朝那些事儿》从头到尾读完了。它的内涵在深深吸引着我。
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道理,懂得了真情,更看到了若干世间罕有的高贵品质,并深深为其折服。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心狠手辣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勇士,坚守信念的强者,更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隐藏其后的,还有那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人性。读完了,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由于利益二字,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但确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这个东西,叫做天道。借用仙四结局紫英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惟有天道恒在,往复循环,不曾更改。我们不能轻易评说,我们只能从看到的人与事中来自己分析判断,冥冥之中,确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左右着历史的轨迹。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醉最我独醒。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在我心里他就只是一个英雄。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
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
也许,我们凭借一己之力永远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在这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岁月在期间上演了一幕幕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哀愁的闹剧。等到风消云淡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人们终究无法改变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2
以前,我读过一本好书,书名是《明朝那些事》(贰),内容自永乐皇帝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记叙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的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派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皇帝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代。死太监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后被害身亡。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很早就知道有《明朝那些事》这本书。而且知过好道这本书先是一本网络作品,由于广大网友们的追捧,好评如潮,作者当年明月把博客里的连载送进了印刷厂,一口气出版了5本,更多的人看了后还是好评如潮。我还知道当年明月的这套书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他把枯燥的正史写得生动、风趣,看过的人没有人说不喜欢读这本书的,我还知道但年明月写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才27岁!当然佩服之至啊!就想弄一套读读。正好一个好朋友购买了这套书,就讨来一睹为快。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可见一个厉害的人从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轻易说出去。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
岁月不饶人,明朝时期的事情发生了种种事情,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这部书是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写的明朝“通史”。这书从明朝开国的朱元璋说起对当时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体现出当时政治思想与当时开国皇帝建立的帝国进行了详述。
读了几个星期了,还没有读完,但是收获已经很多了。不仅仅是补习了明朝的那段历史,还领悟到了历史之外的道理,但是最大的收获是庆幸我是一个老师!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
第一次写读书后记,写读书后的感想,我和明朝那些事儿。没由来的想写这样一点文字,关于我和明朝那些事儿。这系列当年明月的文字,我读了几遍。因为刚刚又系统的读完一遍,于是选在这个时候写下我的所谓的读后感。明朝是个被人忽略的朝代,这也是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一个原因。在读这七本书之前,我对明朝的印象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它是一个比上不足的朝代。明清两朝总是在一起被提及,作为封建社会的顶层发展状态。但是大多数人记住了康乾盛世,却压根不知道仁宣之治。所以,这套书最大的一点是,它带我走进了真正的明朝,那样一个精彩的朝代,异常灿烂的光芒。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这部书幽默风趣背后也读出了一个道理。在书中出现的,无不是当时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们当中,有死而后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贤之类的佞臣。魏忠贤在身后留下千古骂名,为世人所不齿,可他当时却是风光无限,权倾一时,羡慕、嫉妒者不计其数。然而,当年那位奋起反抗魏忠贤却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杨继盛,却为世人所赞叹、仰慕,流芳百世。在当时,杨继盛不过是阶下囚罢了,指不定还有人在嘲笑于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会和徐阶、张居正一样得志,坏人却常与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羡慕别人,只要自己没有错,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诋毁的话,大可不必计较,凡是历史自有公断。
七本书,从朱八八开始,到最后的崇祯自尽结束。记得在崇祯最后那一段时,明月写了这样一小段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没想到这样,应该改变一下,这么写,比如崇祯没有杀袁崇焕,皇太极继位的时候,心脏病突发死了,接班的多尔衮也没蹦几天,就被孝庄干掉了,然后孤儿寡母在辽东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李自成进入山林后,没过几天,由于水土不服,也都过去了。然后,伟大的大明朝终于千秋万代,崇祯和他的子孙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是的,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历史的真相。历史终究会以悲剧收场,不管是那段历史。历史感,就是悲观。读到结局处,我看了很多遍,看着明月的文字一步步的从幽默到伤感,心里也和明月一样,希望明朝如以上的文字描述的一样。但是,历史就是历史。看历史,和看电视剧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最根本的不同是,历史都是悲剧。以上感想,不是本人所悟,完全是明月书中所写。不想也没有侵权和盗版的心思,因为明月的感悟太过深刻,鄙人完全认同罢了。
说说一路读完的故事吧,就是我和这套书的故事。考完研后,当即从网上买了。之前都是借别人的以及在网上下载电子版本来看,总觉得不过瘾。中间曾经在书摊,买过七本合在一起的超级大盗版看,后来也给扔了。考完研后,总觉得有必要支持一下明月,于是就买了。以后也可作为收藏。每天一点点的看,睡前以及上厕所的时间,花了两个月,看完了整套书,今天把七本书抓在手里,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