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

(2)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学生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3)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千里马等词语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积累和动物攸关的气象谚语

重难点:

1、 能够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办法了解千里马等词语的其他含义。

2、 2、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特点来写写出动物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后印象深刻的内容。

3、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出示题目中的词语,让学生读读

2、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吗?

4、 教师导读,其实这些词语还有其他的比喻义。例如:千里马就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5、 引得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6、 集体反馈。

7、 补充练习:连一连

孺子牛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巴乞怜的人

笑面虎 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地头蛇 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丧家犬 比喻外表善良,实际是心狠手辣的人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第一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焦、雷、响”等字

3、 大家一起读一读

4、 教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谚语。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他们又是怎么预报的呢?

5、 指名反馈

6、 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气象谚语?引得学生反馈他们手机的资料。

7、 再读句子,熟读成诵。

三、 点击成语

1、 教师出示成语“熟能生巧”。指导学生读一读

2、 指名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熟读了就能找到窍门)

3、 教师导读: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生读故事,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4、 学生自读短文

5、 指名反馈

6、 教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 了什么启发呢?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 自主阅读园地

1、 教师导读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同学们,本文的作者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可爱的绿毛龟,还流露了自己以及家人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读书时读出感情

4、 集体反馈,指导朗读有关的词句

5、 教师小结: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都有的憨厚可掬,有的机灵活泼,有的姿态优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他们吧

五、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二、词语接龙,说含动物的的成语

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竞赛,时间为一分钟。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说成语, 内说的与动物有关的参与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积累歇后语

1、指名说一说收集到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2、教师出示常见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牛鼻子穿环------让人牵着走

3)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4)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5) 鲤鱼跳龙门--------高升

6)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食

7)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8)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9)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0)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11)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12)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3、再读,积累歇后语

四、 猜谜语

学生出谜面,同学们互相猜一猜。

五、 自由汇报

六、 布置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