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同学毕业十年聚会感言(4篇)
同学毕业十年聚会感言篇一
10年前的那个夏天,10年前凤凰花开的那个七月,在国旗和紫荆花红旗的映照下,我们经历了中国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香港回归中国,经过了激动人心的欢庆,我们又马上面临着告别,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和同窗离别的伤感,离开了母校,踏上了社会。
依然记得在山师北街上为了告别的聚会,依然记得学生公寓楼前的广场上那些待发的行李,依然记得分手的送别、拥抱和泪水,这一切,都成为人生年轮的印记,永不褪色。
1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当年我们青春年少,不识愁滋味;如今我们正值人生壮年,经历风雨,阅识沧桑。
10年,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毕业当年考上研究生的那一批,更多的同学毕业后工作,工作之后,又选择了考研究生。这大概是同学中最常见的人生轨迹。同学中的大多数,还是在县市,做着教育工作,甘当人梯。
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有共同青春记忆。重返母校,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时光流水带不走校园生活的片段。我们一手握着昨天,一手握着今日,从四面八方来到故地。10年过后见面,感慨良多。
当年在泰山上看一轮红日从万里云海中冉冉升起,振臂一呼,为豪气凌云的青春留影。如今的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有了一个家,才知青春的虚妄。当年睡在上铺的兄弟,他的梦想是成为内地的李泽楷。那时候,我们年轻,不知柴米油盐,不知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总以为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人物。原来的英雄气短,变成了儿女情长。
只用10年的时光,社会与现实就校正了我们的人生向,青春的梦想与激情无无踪迹,剩下的是务实,为家庭,为工作,尽自己的责任。10年,我们懂得了人生要义和自己的责任。
10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意识到校园生活的美好;经历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之可贵。10年间,我们喝过无数次酒,走过不同地方的桥,看过各个地方的云,还是觉得同学最亲。10年里,和无数的人喝酒至微醺,愈来愈感觉生活就像啤酒的泡沫,有时世界如此柔软动人,在清醒时觉得世界平淡无奇。同学,就是能与你分享、分担,能与你大醉一场的人。
同学聚会不需要理由,10年,只有这个数字就足够了。星散各地的同学赶到母校,所有的话语都在相逢一笑的握手中,在举杯一碰的愉悦中。10年聚会,是一个句号,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不要说何时再相逢,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期待下一次重聚。
感谢恩师,感谢母校,感谢同窗,感谢生活。10年同学聚会,是叙旧,也是感恩。
让我们举起酒杯,共同祝愿。祝恩师身体康健、万事顺遂。祝福同窗事业发达、生活圆满,祝咱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学毕业十年聚会感言篇二
从xx大学工经班毕业已十年,好快。
十年中国发生了巨变。总说深化改革,其实十年变化够深化了,否则物质的巨大提升便无从解释。如果继续深化,那就要正名了,把一切现存的合法化,只差一步,物质变精神,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就完成了。
在巨大变革中,工经班同学很不简单。一部分人直接参与了社会变革,成为各个岗位的领导,一部分人成为理论家,咨询家,为变革提供理论支持,一部分人下海经商,率先进入先富的一群,一部分人从事舆论工作,成为赫赫有名的媒体人。没进监狱,没出大名,也没有大灾,在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很不容易。
之所以如此,因为工经班同学心里有杆秤,有底线。现在流行讲底线,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写了本书叫《坚守底线》,很流行。还有部电视剧叫《青瓷》,王志文演的,很火,也讲坚持底线。只有失去才知珍惜,当人们把底线掀个底朝天,来个扫堂腿后,才发现它的重要,底线是压舱石,没有压舱石,船就飘了,变成乱七八糟,什么都不是了。
工经班的底线从未飘过。从进人大起,从图书馆楼四层最西边那座教室起,那天叶志杰非把徐二明叫徐仁明,二明自己站起来纠正,二明,二明。从那天起,就有一种气场从未改变,真诚,性情,包容,不偏激。即便班里同学对社会问题发生争执,这很自然,但左派未必真左,右派未必真右,去掉口舌之快,去掉一时之气,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真正的差距有限。
与此同时,尽管乱云飞渡,我们始终把情意看得最重,这就是我们的底线,做人的底线。工经班历十年之乱局而不散,彼此情意经十年之荷尔蒙消退而不淡,靠得是精神力量,靠得是童子功,若非骨子里就一路人,绝到不了这份儿上。这个班集体,没一个坏人,都是好人,骨子里的好人,这就是工经班的气场所在。
好人永远年轻,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好人。我们有点像八仙过海,不仅济世安民,还逍遥快活。虽
最新同学毕业十年聚会感言(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