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必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汇编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必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汇编九篇

光阴如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计划吧。那么如何做出一份高质量的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研工作计划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集团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推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定位为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目标导向,以问题链不断推进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在掌握内容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情绪的温度上实现突破。同时继续稳步推进校本教研,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研组计划。

二、工作重点

(一)优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在直面现状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学会从结果探过程,向四十分钟要效率。以研课研题为突破口,通过研磨打造优质课、研究区调研试题,把握学科教学重点,理解学科关键能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开展每月质量调研监测,做到有学科针对、有重点倾斜、有年段布局。发现教之不足,学之不力,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提升品质。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1)学业水平:即学力基础,指向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以各项学业评价标准为指向。

(2)个性特长:即学生在各学科领域的特长发展。

(3)身体素质:即学生身体体能的发展水平。

(4)行为习惯: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的具体行为表现。

2.扎实开展课堂教学

(1)规范常态课教学行为。常态课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教研组将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实际备课上课,提前进教室,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严把教学质量关。并强化“学习习惯十个一”,作为课堂基本评价标准。各年级走课有侧重,低年级强调学习习惯、中年级强调学习方法、高年级强调学习效率。在吴绫实验小学,我们将实践“先学后教(设计预习单)、教了再试(讲讲练练)、熟能生巧(反馈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作业单设计,包括预习单、周末作业单、单元练习、期末专项及综合复习等,并在上学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练习更具针对性。我们在课堂上的着眼点不仅要巩固,更在于发展。课堂上的练习和作业时间要得以保证,要考虑量要适度,质是关键。要精选好习题,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加强速度训练,才能收获课堂效率。

3.强化“七认真”检查

(1)采用集团学校联动等方式,加强“教学七认真”检查。

(2)加强“教学七认真”的常规落实与力度。

①坚持每月“七认真”检查,规范作业类型和批改格式,做到统一、整洁。作业设计要“精”,批改要“细”,要及时规范。通过作业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关注班级后进生的作业。作业检查以班级后10名学生与全班学生作业相结合。每月重点关注班级后10名学生的作业情况,全方位进行反馈、分析和跟踪关注。以反馈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主要宗旨,不断督促和规范教学常规。

②学科能力竞赛形成导向。本学期,仍将举行学科单项竞赛,我们语文学科的竞赛将侧重于:低年级书写能力、中年级阅读能力、高年级识字和阅读能力。

同时,高年级继续尝试语数英“学分制”考核评价,实行免考制度,为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设计更为量身定做的拓展型课程,使优秀的孩子有更宽广的空间,有更丰厚的收获。

4.提高平时单元练习质量

本学期,将继续推进“一师一卷”,构建题库,提高单元练习的质量。在期中能力竞赛和期末考试之间,每位教师可以“一师一卷”,对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进行个性化测评。备课组内形成“一师一卷”,并将试卷上传至备课组,构建年级备课组题库,切实提升年级组的教学质量。

5.继续落实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生烙印发展痕迹、厚植培育目标的跑道。依托“生生园”实践基地,开发内涵丰富的耕读课程体系。目前,学校“生生园”耕读文化物态环境建设之“生态园”已初步建成,基于各区域功能之不同,分为湿地区、水培区、土培区、智培区等,形成江南水田、蚕桑园、茅屋水井、竹林溪河、迷你太湖、阡陌井田、百果林、百草园、智能培育房等文化景观,并初步建拟了“迷你太湖”景观课程、“古代井田”历史课程、“神农草药”中医课程、“开心农场”耕种课程、“智能培育”科技课程、“学科链接”统整课程、“细丝世界”蚕桑课程。本学期,开展慧心阅读节活动,组织汉字中的农耕探源、二十四节气歌诵读、节气图谱创作、农耕诗词品读等内容丰富的活动。根据季节时令,在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中,以统整思想,分时序、分年段实施耕读课程。

(二)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规范校本研修制度,做到计划明晰,落实到位。校本研修采用组长负责制,有活动必签到,有时间保障,有效度保障。以课堂为专业打磨的主阵地,有效推进“一课三磨”活动,做到人人参与评议、人人得到锻炼。丰富校本研修形式,将集体备课、一课三磨、课堂观察等纳入校本研修活动中。

1.坚持“一课三磨”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继续推进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一课三磨”制度。以校级“一课三磨”、备课组内“一人一课”、新教师赛课等形式分层推进。校级“一课三磨”以“目标导向、问题链、参与度”为主旨,以“主题确定、课堂观察、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方式寻求问题解决,有针对性地研究;备课组内一人一课,旨在通过同年级教师的交流,共同探讨年段学科核心素养,共同研制单元练习题,促进日常教学水平的提高;新教师赛课,则是为新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学习提升的平台。

2.“一书三读”,专业阅读成就专业教师

本学期继续开展“教师读书会”社团活动,让教师通过专业书籍的阅读,结合自身体会、教学实践,在同伴之间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拓宽教师的阅读宽度和深度。读书团队每月完成一本专著阅读,并通过沙龙等方式,在专家引领下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他教师也要抽出时间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专业书籍和杂志,提倡借阅教师图书馆的书籍,提倡加入读书团队,不断提升阅读品质。

3.“一文三改”,将教学与反思提升到科研上来

积极参加各项论文、教案评比活动。为帮助大家在论文写作上提高成效,做到双向优化,学校特开展论文修改辅导申报活动。教研组将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参加。

4.以苏州市学科素养、吴江区基本功竞赛为抓手,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以教研组为单位,解题命题、备课组研讨等不同形式开展基本功训练活动。本学期,要全面应战学科基本功竞赛第二轮的挑战,充分借助团队力量,争取获得理想成绩。将继续沿袭语数英教师学科能力培训,语文组将关注教师的“练字与阅读”,以教师自学为主,集体学习为辅,强化各科解题能力,为后续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暨苏州市教科院每年举行的教师素养大赛做好充分准备。

5.博客建设,在反思中不断前行

学校将继续规范青年教师博客建设,力争这一项工作的常态化与序列化。在繁忙的工作中,利用时间碎片,不断记录、思考、积累,促使教师飞速成长。本学期仍欢迎广大青年教师用笔尖记下片段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活动,在平日教学中融进自己的点滴思考,开放性地认识自己、认识学科、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让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为我们的教学生活发挥作用。

6.骨干培养,指明前进的方向

(1)吴绫实验小学采用梯队建设培养制度,不遗余力帮助更多青年教师成为骨干,让更多名特教师以盛泽实小为中心,向周边学校辐射。本学期,学校集团内特设五个专题项目:伙伴德育、读书会、耕读文化课程、青年教师发展和国际理解项目,将建立专门的项目团队。我们旨在通过项目建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凝聚学校文化充分发挥教师在经验、能力、特长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每位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获得个人的发展。

(2)导师团队建立。师徒结对要常态化、时效化,要实现学科指导、班主任工作指导双落实。充分发挥集团资源优势,整合各校骨干力量,成立集团导师团队,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行导师制,改变原有的一师一徒结对制。导师团队的建立可以辐射影响更多的青年教师,不同导师的影响也可能不一样,导师负责制必将更有效地推动骨干队伍的建设。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各年级组制定备课计划。

2.“一课三磨”招募工作

3.“一人一课”课题申报

4.“三单”修改(预习单,周末作业单,单元练习)

5.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

三月份:

1.“一课三磨”活动启动

2.“一人一课”“一师一卷”开始

3.教师读书团队交流活动

4.“儿童阅读进校园”系列活动

5.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

四月份:

1.“一课三磨”活动

2.“一人一课”“一师一卷”继续推进

3.期中学科能力竞赛

4.学科素养能力研讨

5.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

五月份:

1.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

2.“一师一卷”收集,建立备课组题库

3.学科素养能力研讨

4.“一课三磨”活动

六月份:

1.制定学科复习计划

2.组织期末考试

3.教学工作、课题总结

4.做好“教学七认真”检查

5.苏州学科素养能力竞赛准备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二期课改精神为指导,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教导处工作计划,加大新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聚焦课堂,优化教学行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二、情况分析:

本学期有六位教师担任我们学校的探究、拓展课程的教学工作,都是兼职老师。其中三位是语数英老师,一位是学校^领`导,一位是后勤组老师,一位是文印室老师。

三、教研目标:

1. 积极学习二期课改理论边通过课堂实践摸索研究“探究型课程”。

2. 指导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如思考、实验、调查、收集信息等。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性学习方式。

4. 加强学习“二期课改”精神,重视探究型课程研究与拓展型课程开发研究。

四、教研策略:

1、继续组织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指导的认识和把握。

2、设计学习主题,开展教学。借鉴《探究型课程学习包》的学习活动模式,根据学生认知需求,设计学习活动内容,拓展探究领域。充分运用学校专题站的资源优势,开展“交通工具”、“宇宙探秘”、“环境保护”等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

3、开展学科探究活动,在各类学科建设中,渗透探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

4、继续加强备课指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5、重视教研组建设,注重资料的积累。

6、教研组长加强听课指导力度,一学期本学科听课不少于6节课。听课后及时反馈、探讨、总结

7、完善评价方式,以评价促学习。借助承担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的优势和契机,将评价细化至每个课程中,重点落实日常评价工作,使评价从细微处开始,与总评价目标形成对应。

五、具体安排:

一:

1、制定探究型课程的学期工作计划,确定教研组成员。

2、设计探究型、拓展型活动方案。

3、介绍比较完善的探究型、拓展型课程活动方案。

4、教研组成员交流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共同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二:

1、做好校内课程交流,专题学习讨论。

2、探究型、拓展型课程教学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3、教研组成员交流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共同研讨提高教学水平。

三:

进行学期教研组总结

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为指针,以《科学》课程纲要为指导,以学科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新课程实施为中心,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方式以及教学规范,评价标准,促进全市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常规教学

本期行课20周,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抓好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也要从中找到多学科的契合点,为综合学科课程的研究打基础。坚持每周检查教案,并做适当的批阅。坚持每周轮流听课。具体措施如下:

工作措施:

1、抓校本教研,促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参与式备课活动为主,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围绕课题积极开展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征集课题成果。比如“如何利用本地区资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课如何构建科学探究的课堂”等等。

3.大力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活动,多组织研究课和研讨课等多种活动。

4.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培养后备队伍,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三、教学科研

本期继续坚持将学科教学与教学科研相结合,配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学年主要的研究课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本期教研活动都将以之为主线开展,把研究贯穿于实际教学及学生的活动中,为促进科学课程的多元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和达成,去为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服务。

主要安排如下:

1、理论学习,教研组长带头将各方有用的经验、放到网上科学组的空间里,大家相互学习交流,每周坚持写一篇读书笔记或随感。

2、每个年级都开展行动研究,每单元后进行单元总结一次,由各位老师向教研组汇报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创新设计方案、效果、改进设想,经全组老师论证以后,作为教学个案保存下来并要求在期末以前形成相应的论文。

四、各年段培养目标及效果:

三年级: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学生通过小种植,小养殖等多种活动,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四年级:具有一定的实验与记录技能,养成长时间观察并记录的科学学习习惯。学生在本学期中接触到了较多的科学实验,是实验能力增长最快的一学期。

五年级: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自觉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本期学习中加强了对课堂记录的要求,以及课堂练习的要求,多数学生完成情况好。

六年级: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精确分析数据的能力,并加强后期复习和管理。六年级的课程安排较灵活,补充了的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五、主要工作安排

9月:

1、参加市小学科学备课会议

2、布置本学期工作任务

3、学习科学课程目标

4、确定本组

【必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汇编九篇

【必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汇编九篇光阴如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