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美术鉴赏论文800字(六篇)
美术鉴赏论文800字篇一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这样作品的神韵就越发强烈。思想性越深刻,主题越明朗,感染力也越大。
让雕塑形神合一,不仅是许多陶艺家们的追求与梦想也是很多陶瓷雕塑爱好者们的一致要求,只有形神合一,才能给他们一个好的艺术欣赏体验,在这样的情况下,形神合一,必须找出一个可操作的办法。达到“形具而神生”的地步。但这些情况必须也要建立在造型美观的基础上,唯有如此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载体,只有这样的精神载体才能体现形神合一,才能满足其需要。
首先,要有准确且精致的造型,准确且精致的造型是进行形体创作的基本要求。造型的净值与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陶瓷雕塑的好坏程度,一旦造型失范,比例失调的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陶瓷雕塑神韵表达缺乏一个好的载体,即使有再好的精神内涵,也会被外部的问题所掩盖。因此,为了使精神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必须重视造型能力,进行一定时间一定量的培训。使创作者的造型能力得到进一步一定提高。
其次,对于一个表达对象来说深入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除非有时为了得意忘形,否则一切的精神创作必须依附于原有表达对象的实际,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种实际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表达所以必须能使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整体思维的方法对艺术形象进行适度的改良和合理的夸张。抓住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本质以及其在现实中的本质,使他们有机地进行结合,并在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社会性的升华,最好有一种高大的人文关怀。
再次,陶瓷雕塑毕竟是由人创造的所以人的因素自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有他的人际关系圈子,有他的社会经历,他自己的知识范围,这样就会使作者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真实感受。而这也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作品,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的实际又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前提和灵感的来源。一件艺术品,尤其是陶瓷雕塑,其创作出来以后一定会受作者心境的影响,体现作者自身的心灵变化和人格转动。艺术作品的形神合一是作者在一个好的状态下的集合体。所以就要求作者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多进行修身养性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大的提升,使自己的作品与自己心灵的契合。
在进行陶瓷雕塑艺术创作时,最好有一个大的人文关怀。正如黑格尔所说“: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要创造美必须体验美,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独特的精神美,同时也发现艺术原型的精神美,在二者之间寻找一种优秀的中点,在这个中点中以始形至神,意在塑外为美学原则。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唯有自己的艺术意境,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容易使欣赏者产生一种艺术下的心理共鸣,这样大的心理震撼,既是创作者的享受也是欣赏者的享受,还是艺术品自身价值特别是社会价值的体现。而每个雕塑者只有沉下心去,以艺术的眼观察生活,才可以有这样精致的艺术形象。
[1] 王家斌,王鹤 。中国雕塑史[m]。 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
[2] 葛路 。 中国画论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 张景辉 。 陶瓷雕塑[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4]曹春生 。 陶瓷雕塑造型与材料应用[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5] 朱光潜 。 西方美学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6] 杨辛,甘霖 。 美学原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7]程玲发。浅谈肌理对陶瓷雕塑的作用[j]。中国陶瓷,20xx(10)。
[8]陈在梅 。 浅谈陶瓷雕塑形与神的和谐统一[j]。 中国陶瓷,20xx(11)。
美术鉴赏论文800字篇二
:本文讲述了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教学,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鉴赏等综合能力,它承载着完善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责任,为中职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鉴赏与审美能力教学实践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大纲中将美术和音乐两个学科规定为中职教育必修课程。以艺术教育为载体让学生直接获得美的信息,着重培养道德品质、加深对其的集体精神的塑造,学生的职业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中得以挖掘。办好中职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艺术专业的课程针对的是专业艺术人才,所设置的课程专业性强,“系统化”教学,课程量多又复杂。但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侧重点与传统美术课程不同,它的开设面向整个学校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它的课程内容简单、专业化程度较弱,主要让参加此课程的同学了解美术的基本常识,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提升个人的美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课程是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主要内容覆盖美术与人生、美术表现、中外国美术赏析等,深入了解美术历史,提升美术品味。拓展模块则重于实践能力,内容多为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设计方法等。内外兼修,从内在修养到实际操作,逐渐提升美术能力。以追求生命之美和生活之乐作为出发点,基于美术艺术的大众审美分析,来确定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将课程目标由六要素组成,即智慧(intelligence)、交往(in-teraction)、想象(imagination)、兴趣(interest)、直觉(intuition)、理解(interpretation)。确立“博大”、“高雅”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原则。区别于传统美术课程,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会变得更加具有“丰富性”、“完整性”、“层次性”、“审美性”[3]。
(一)鉴赏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给每一个青少年儿童开设美术课,让学生对美术有了浅显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公共艺术美术课程进行了内容延伸,知识层次更加丰富。主要从“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两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可以试图从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欣赏比较,正确的引导学生,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内涵。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珍宝无数,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堪称人类瑰宝,塑造人物生动、造型逼真细腻、构图精妙。其次也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实地参观,多观看关于赏析珍品的视频。再多的教授课程,都是纸上谈兵,不如让学生直接接触获取经验,通过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例如:《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
(二)审美能力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和九年义务教育衔接自然。不可太过突兀,也应该给学生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做也符合中职学校《教学大纲》要求。与初中阶段的美术课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知识应是相通的[1]。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课程中需要适当精简知识内容,不要太过细致,简明扼要,并增加《中国美术史》、《美学概论》、《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相关书籍。让学生从书中的内容中了解美术的发展史、不同美术类型的基本分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美学原理、美术的基本表现技法,掌握审美方法、评价方式的同时,又能在书籍中了解每一幅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内涵,社会当时的处境、作品背后的故事。综合社会、自然、艺术三要素,更加全面理解艺术美的特征,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5]。
(三)创造美的能力
在知识感知、巩固、积累的基础上发挥美的创造力。在图书馆中增加有关提升创造美能力的书籍,优化教材,增加知识获取途径。例如:《绘画创作》、《简笔画基础》、《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书法基础》等等[3]。以课堂以外的形式,自主学习,在这些书中,找到二维平面作画的技巧,了解三维动画产生的过程,完成简单的艺术表现,找寻学习的自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才辈出,艺术人才需求量在增加,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多条道路以提升学生能力是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主旨。其一,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名人书画展。实践出真理,让学生们在一幅幅实
2023年美术鉴赏论文800字(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