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热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热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7篇

光阴如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工作计划了。好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共有学生26人。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两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进步培养学生检验地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进度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2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 9课时

2、小数除法1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3课时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3课时)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课时

2、应用题7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节约能源

更多精品源自课件

更多精品源自课件

1课时

机动5课时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0课时左右)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

3、梯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

4、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绿化校园1课时

机动3课时

(四)、简易方程(22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5课时

2、解简易方程5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10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机动4课时

(五)、总复习6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里和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共24个学习认识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一)目的:

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及其逻辑关系的兴趣,指导幼儿体验生活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感知数学的重要性。

2.发展有关数、量、形、空间和时间的基本概念,鼓励幼儿初步使用分类排序、推理、计算、估算与预测等初步方法探究事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运用数学思考、分析问题情境,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解释和证实自己的答案,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4.培养数学的阅读与交流能力,指导幼儿用自己最能理解的某一语言形式,如实物、图片、符号、文字等阐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关系,并与同伴、教师、家长交流。

5.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探究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二)要求:

1、是幼儿认识长方形,粗细,比较出最长和最短,最粗和最细,按规律排序。

2、使幼儿在认识物体的同时练习数数,认识6、7、8、9、10,并能用数字表示相同数的物体。

3、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能正确区别各图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4、了解方位,掌握里外、空间位置。

5、区分整体与部分,初步培养逻辑推理与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1.将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经验的基础上:由于经验受限,幼

【热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7篇

【热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集合7篇 光阴如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