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方案策划集锦七篇
【必备】方案策划集锦七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案策划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案策划 篇1一、老年人协会组建背景:
xx村老年人问题是极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当地村委非常重视,在前期调研发现当地劳动骨干基本都外出打工,留有孤寡老人和妇女在家里,引发许多问题;我们同时也发现村中有一个五保新村,有10个老人,有办公室,活动场所,有民政局定期下发的报纸和书刊,电视机,其中有一个老人比较有文化可以为当地老年人做许多事情。经我们结合当地的优势条件和当地村委商讨,决定策划组建老年人协会。这次老年人协会的创建我们已经和当地村委正式商讨过,并且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协会的创建由村委组织,我们从旁协助,村民自发维持的。
现在农村中的老年人,每天除了劳动就没有其它的娱乐活动,而且住在农村养老观念也不是很好;所以组建一个老年人协会,为当地的老年人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维护他们的权利,并开展各种与老年人相符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实现农村的和谐社会。
二、组建老年协会的步骤:
1、宣传动员
为创建老年人协会成立调研小组,该个小组在村里专门就老年人的情况展开调研。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与爱好,同时给他们讲述成立老年人协会的目的与意义,并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协会。
2、发现、动员骨干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要把退休在家的老人列为重点调研对象。并在他们之中发现骨干,动员他们组建老年人协会。
3、召开骨干成员会议
召集骨干开会,讨论成立老年人协会的具体事情。在充分了解老年人的情况后,拟定相关的条例条约,起草章程。整个会议要达到人人参与讨论的效果,讨论得到的结果必须能够代表大部分老年人的利益。
4、召开成立大会
在召开成立大会之前,张贴海报并争取通知到村里的每一个老年人,邀请他们参加大会,同时为这次老年人协会的成立编排文艺晚会。邀请乡镇政府及村委领导出席成立大会。具体流程如下:
(1)邀请相关领导宣布老年人协会成立并致辞。
(2)对老年人协会的章程,到场的人员进行举手表决。
(3)选举老年人协会的协会会长,副会长及相关负责人。
(4)到场的人员进行交流。
三、创建工作安排:
1、前期宣传
下乡期间走访该村老人,更深入了解当地老人的生活情况,将我们的计划与思想带到每家每户,并向他们讲述成立老年人协会的好处,使他们充分而全面的了解老年人的权利与义务。并仔细寻访,挖掘有能力的老人,发展他们成为骨干。
预期效果:取得了当地村委与老年人的支持,鼓励老年人加入此协会,从中发现协会骨干,进而让骨干动员更多老年人的加入。给当地老年人及村民留下好的印象,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铺垫。
2、期间的准备工作
在这一时期,我们按时的召开骨干会议,并能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并促进活动形成品牌、形成传统。同时起草成立该协会的章程、条约等。能为老年人协会的成立做好充分的准备。
3、后期跟踪、宣传
老年人协会成立后,能得到有效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促使村委为老年人协会做好后期的服务,取得镇团委及村委的承诺,以保证协会的经费、运作及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地的广播电台以承诺为创建老年人协会做一个专题访谈。我们还会到镇上为协会宣传,与此同时,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逐步扩大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使协会能真正让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方案策划 篇2一、杂志主题
杂志主题:涵盖全方位生活元素,倡导潮流生活方式,指导高端时尚消费。
二、杂志内容
杂志内容:以用专题形式推荐优质商家、为杂志用户提供商家优惠为主要内容,辅以符合目标读者阅读兴趣的生活方式、精神享受及生活需求等内容,并配以精美图片。商家方面,重点选载符合杂志定位的美食类、娱乐类、休闲生活类等潮流时尚的商家。
三、杂志目标及定位
(一)杂志目标:悠乐生活倡导者、美食娱乐引领者、时尚消费指导者。
(二)杂志定位:打造成首个具有消费指导性、时尚性、实用性、趣味性的都市消费类手机杂志,力求以一种轻松、时尚的阅读感受,把最新最热最潮的本土时尚生活消费优惠信息,以及独具个性与潮流的生活方式和愉悦的精神享受传达给用户,让用户从杂志中获得实惠,获得新知与愉悦。
(三)目标读者定位:主要目标群体为18-35岁,向往时尚生活方式,注重自由与精神享受,喜欢新鲜事物、充满活力的年轻时尚群体(包括:高校及中学学生、城市年轻白领、自由职业者等)。喜爱品尝美食、热爱各种娱乐、追求潮流时尚,喜欢第一时间去体验最新最好的的餐饮娱乐休闲类商家,对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没有抵抗力,同时享受商家给予的实惠等。
四、杂志策划
(一)杂志名称 《XXXXX》
(二)杂志栏目规划
(三)三期杂志的栏目设置
每周三期,暂定一、三、五发刊,每期约14-16帧,根据侧重内容不同做出各期栏目设置:
方案策划 篇3一、顶板管理
1.职能界定
(1)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结合矿井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2)安监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3)生产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4)技术部、安监部负责矿井除回风巷外所有巷道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5)通风部负责采区回风巷与总回风巷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2.一般规定
(1)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采用工程类比法。根据相邻巷道的情况、巷道的断面以及服务年限等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观测巷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探测巷道顶板的分层情况等,根据观测情况对初步设计及时进行修改。
(2)加强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施工单位要及时制定预防顶板事故方案及相关措施,安监部负责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3)技术部每月组织四次(3日、9日、19日、29日)对井下所有巷道、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考核、通报,并要求相关队组限期整改。
(4)各采掘队队长是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人。跟班班长、班组长负责本班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顶板事故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态扩大;出现顶板事故预兆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向调度监控中心、相关职能部室汇报,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5)各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料,以备应急之用。
(6)对主要回风巷道支护情况的检查必须由两人以上组成,并且事先联系好通风部门,由瓦检员协同。
3.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开口、巷修、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2)巷道压力大,煤层松软、顶板破碎时,应及时编制加强支护措施。
(3)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迎头控顶距离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
(4)掘进工作面临时停工时,巷道支护必须支设到迎头,保持正常通风,并随时对巷道支护变化情况进行检查。恢复开工时,施工单位必须向技术部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5)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割煤后,先架设前探梁临时支护,后进行永久支护,相关内容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执行。
4.巷道修护的顶板管理
(1)巷道修护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在制定措施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向修护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独头巷道修护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并对后路加强维护。
5.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1)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点是要抓好两端头、工作面及两巷道超前的顶板管理工作。
①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面必须保证上下坡度一致,顶、底板平直,遇顶板破碎时必须带压擦顶移架,防止出现支架漏支、虚支现象,工作面支架移置后必须保证排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50㎜,支架中心距保持一致,偏差不得超过100㎜,支架顶梁与顶板平行支设,其最大仰俯角不大于7°,相邻支架间不得出现明显错茬(不超过顶梁侧护板高的2/3),支架不挤、不咬,架间空隙不超过规定(小于200㎜);端面距不得大于340mm,不得出现空顶、漏顶现象,保证随机移架,有效支护顶板。
②两端头顶板管理:两端头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点,必须严格按《回采作业规程》规定的方法支护,杜绝漏顶、冒顶事故的发生。工作面上、下端头处的支护必须完好,上、下出口保持畅通,其高度不低于1.8m,宽度不小于0.8m。
③工作面两巷道必须支设长度不小于20m的超前支护,并保证支护质量,以防止巷道变形。两巷道支护完整,无断梁折柱,无空帮空顶,锚网支护完整有效,无空载、失效支柱。单体柱有防倒措施。
(2)采煤工作面两巷,必须保证设计的断面和高度。
(3)两巷压力大且底软时,要加大支护强度、长度、密度。
(4)应经常检查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安全出口的支护情况,支护方式、支护密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皮带机机头部位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5)加强回采工作面两端头退锚管理工作,特别是初采期间的退锚管理,确保端头采空侧顶板及时垮落。每一回采工作面必须配备4台安全高效的退锚机(运输、回风顺槽各一台,一台备用),损坏的退锚机必须及时更换。
(6)回采工作面两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确保安全出口及20m范围内巷道高度符合规定。底软时,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穿鞋。支护材料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损坏的支护材料必须及时更换。
(7)工作面进、回风巷必须与采煤工作面切顶线齐,切顶线密集柱打设一排。柱距不得大于300mm,排距与滚筒截深相一致,戴帽点柱迎山有力,迎山角靠采空区3°,并用楔子打实,支柱成一直线。为了防止煤杆伤人,需将锚网铺设在切顶柱后。切顶线密集柱回撤时必须先支后回,不得超前或拖后回撤;矿压显现剧烈时,须加密切顶柱。
(8)回采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9)加强工作面液压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的管理。液压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支设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初撑力达到规定值(柱径100mm,90kN),并有可靠的检测手段和记录。单体液压支柱严禁在浮煤、浮矸上支设,必须采取有效的防倒措施。单体柱打设时三用阀注液口方向必须与巷道平行。
(10)回采工作面处理液压支架上方冒顶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时,必须先停止生产,待顶板维护好后,方可恢复生产。处理过程中必须明确负责人,现场指挥,现场监督,闭锁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确保退路畅通。严禁人员进入支架上方勾顶。
(11)工作面遇到断层、顶板破碎、冒落等情况时,必须采取措施提前处理。同时要根据构造区情况,及时对措施进行修改补充。
(12)综采工作面拆除、安装,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明确顶板控制方法,加强顶板管理。
(13)回采工作面过地质构造、过空巷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积极采取有效的主动支护形式,如煤体加固、打锚杆、锚索等,控制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根据构造区或空巷压力变化情况,及时对措施进行修改补充。
(14)回采工作面因故停产前,必须将液压支架移至最小控顶距,并采取有效的防止支架自降措施。端面距超规定时,要支设贴帮柱,停产期间安排专人巡回检查,发现顶板隐患及时处理。
二、运输管理
绞车的安装、使用、检修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及绞车说明书的相关要求。
1.责任划分
(1)在生产矿长的领导下,调度监控中心对辅助运输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2)机电部负责辅助运输系统设备、设施的完好检查、技术支持。
(3)各使用绞车的队组必须配有专职或兼职的绞车检查维修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修工作。
(4)井下在用绞车使用管理原则是“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
2.系统设计及要求
(1)绞车道及硐室
①斜巷绞车道(轨道巷)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巷道支护不得有片帮、冒顶等现象。
②斜巷绞车道(上下山、联络巷)必须有水沟,流水不得冲刷道床;巷道内无矸石、浮煤等杂物,达到畅通、清洁、整齐。
③主要轨道运输巷,必须在轨道中心线的延伸线上开挖绞车安装硐室。
④绞车硐室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净高度不得小于1.8m,绞车两侧外缘距硐室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绞车后侧外缘距硐室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硐室支护合格。
⑤斜巷(轨道巷)下部车场,均须设躲避硐室,其规格应不小于1.8×1.4×1.4m(高×宽×深);下部车场躲避硐室,距起坡点不得小于2m。
(2)车场
①绞车道(轨道巷)的上车场位置必须至少有不小于5m的过卷安全距离,现场条件难以达到5m时,必须设置牢固的阻车装置。
②绞车道上下车场的长度不得小于一次提升串车总长度的3倍,车场的轨道要水平,上车场不得有向下山的斜度,以免矿车自溜下滑。
(3)轨道
①绞车运输轨道设计应满足《煤矿窄轨铁道维护质量标准》、《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计规范》相关规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要求。坡度变化平缓,竖曲率半径不小于15m,平曲率半径不小于9m。变坡点处不准有钢轨接头和气割缝弯曲钢轨。
②钉道时施工队组必须按地测部设计的巷道中线进行施工;道轨上平面距巷道的顶板不得小于巷道的设计高度。
③轨道中心线距皮带架的间距不得小于800mm,巷道的行人侧巷帮距道轨不得小于1m。
④同一线路必须使用同一轨道型号,道岔轨型不得低于线路轨型。
(4)钉道标准:
①轨距为600mm,允许偏差±5mm;轨道接头间隙不得大于5mm,轨面高低内侧错差不大于2mm。
②轨枕规格及数量应符合标准要求;轨枕间距不得大于0.8m,间距偏差不超过50mm;道轨接头必须铺设两根轨枕,行人侧轨枕端要做到平齐一致,轨枕必须采用4个道钉呈“八”字型固定。
③轨道扣件齐全,不松动,每处接头一付道夹板,四条螺栓,螺栓紧固。
④轨枕下要捣实,不得出现悬空现象,道床要经常清理,以露出轨枕的上平面为准,确保无杂物、无浮煤、无积水。
⑤在曲线段内应设置轨距拉杆,间距不得超过0
【必备】方案策划集锦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