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篇一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导入新颖,积累激趣。

导入我采取看图猜成语的方式进行,一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氛围。

2、激发写字兴趣,对写字指导不放弃。

本节课我重点讲解“盗”这个字。首先出示甲骨文的“盗”,然后出示现代的“盗”,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书写的汉字的兴趣。紧接着是写字指导,我想:只要坚持每课认真分析讲解几个汉字,学生的书写能力及书写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

3、学习方法,一目了然。

正式学习寓言之前,我们先复习了学习寓言的方法,我想:只要方法学会了,那么学习任何寓言都会无师自通。

4、在课上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真正明理。

这篇寓言浅显易懂,但寓意如何提炼,是我思考的一个主要内容,告诉学生是肯定不行的,于是我就让学生给偷铃铛的人出招,想他怎么做就不被发现,在学生一一反驳之后,由学生自己感悟到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只要做坏事,就一定会被发现。

5、查字典,学以致用。

当出现不认识的字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教无声的老师——字典。在拓展阅读时,有一个字学生不认识,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亲自查字典寻找答案。我想:这样做,一是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二是培养了学生遇到生字查字典的好习惯。

6、课后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

课的结尾后,我出示了这则寓言的原文,我想通过这一小小的举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涵养。

不足之处:

1、读的少。

本课是语文课,读书读的较少。首先,本课实在不适合朗读,所以我就没有安排学生个别读书。在学完故事、明白道理后我安排了一次指导朗读,但是由于我忘了,也没有读成,所以感觉本课在读书上体现的不够。

2、注重口语训练,但没出效果。

在本课学完课文后,我安排了讲故事的环节。为了让学生讲得更好,我播放了《掩耳盗铃》的原文动画,并提出观看要求:看看偷钟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什么样,可以用到自己的故事中。我这样安排,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二是进行写作指导。虽然蒋澍讲得很好,但她只是按照课文的内容在讲故事。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安排其他学生再讲,对学生失去了一次训练的机会。课后我就思索,如果看完动画,就让学生说一说描写偷钟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的词语,学生再讲故事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意识地应用这些词语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掩耳盗铃》一课的所思所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借,扬长避短,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4篇)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篇一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1、导入新颖,积累激趣。导入我采取看图猜成语的方式进行,一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