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商场购物教学反思(七篇)
商场购物教学反思篇一
我思考再三,决定抛弃这两种求稳求妥的教学方法。但怎样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意图之后,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
由于这是一节教导处临时通知的随堂听课,我没有、实际上也来不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其它教具。怎样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决定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经常到超市购买物品吧,当我们在收银台付完钱后收银员会用电脑打印一张什么给我们呢?
生:购物小票。
(师板书课题:购物小票)
师:可别小看一张购物小票,它里面却蕴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呢!不信?咱们就来瞧一瞧。
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中的主题情境图上,让学生观察购物小票,然后指名说说从购物小票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继而话锋一转,抛出问题——“怎样核对应收款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列出小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我把小数的意义作为知识切入点,让学生先说说算式1.25 2.41中每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1.25中的1表示一个,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个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后用直观模型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最后再涂一涂。
在“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的过程中,学生已领悟到只有相同的计算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种直观模型的建立,使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顺理成章地就把小数点对齐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学生独立尝试“算一算”后,我让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并反复追问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这一过程耗费的时间比较多,却非常值得,让学生去说、去摆、去涂、去思考,从直观到抽象,从直观模型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数加减法。
在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小明家两个月的水费共是多少元”后,我引导学生思考: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根据学生计算中出现的粗心、马虎、不认真的现象,我及时教育引导学生,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耐心、细致、认真的品性,才能确保计算的正确。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面向全体,更关注一些学困生的成长,对学习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点和辅导,所以整体教学效果很好。
商场购物教学反思篇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1页《购物策略》
1、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根据实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星期天一般做什么呢?
大家去商店或超市买过东西吗?
1、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你都见过哪些促销形式?
(学生积极回报课前调查到的商场的优惠措施)
2、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逛超市,好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从大屏幕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汇报甲商店的优惠策略(买一送一)
生2:汇报乙商店的优惠策略(一律九折优惠)
生3:汇报丙商店的优惠策略(购物30元以上八折优惠)
3、师:多么细心多么善于观察的孩子啊!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三家商店的老板,谁愿意?请你们向顾客解释和宣传你们的优惠策略?咱们看谁的解释最清楚?谁的表演最能吸引顾客?让三名学生介绍自己优惠策略。
4、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家商店优惠的策略了,那么如果你要买东西,你选择哪个商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吧?看一看到底到哪个商店买饮料更便宜?分别出示三种情况带着学生一起来计算。(二)、经历过程,探究购物策略
出示问题:
①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②要买1瓶饮料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
③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你会建议他去哪家商店?
1、解决问题(1)
想买1小瓶饮料,你认为去哪个商店最便宜?谁来大胆估计一下?请把你的验证结果写在本子上。
去甲商店花多少钱?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乙呢?丙?同意吗?
甲商店:2.00元 乙商店:2×0.9=1.8(元) 丙商店:2元
师:同学们非常细心,分别算出三家的价格进行比较,乙商店最便宜。如果要买1大瓶和1小瓶,你认为去哪个商店呢?去甲商店花多少钱,为什么?乙呢?丙?可以吗?
2、解决问题(2)
甲商店:10元 乙商店:(10 2)×0.9=10.8(元) 丙商店:10 2=12(元)
师:同学们真能干,很会买东西,这时我想干脆趁商场打折,不如多买一点。于是大家决定买3大瓶和3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最合算?把你的算法写在练习本上。去甲商店,为什么?乙呢?丙?和你的一样?
3、解决问题(3)
甲商店:3×10=30(元)
乙商店:(10 2)×3×0.9=32.4(元)
丙商店:(10 2)×3×0.8=28.8(元)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的消费者。解决了问题,买到了最便宜的饮料。通过刚才的购物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30元以下的 甲、乙商店 30元以上的 丙商店
重点小结:师:是啊!购物中有很多学问,我们不但要看清商家的优惠信息,还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购物方案,找到最佳的购物策略。——板书课题
带着我们的发现,请看问题(4):
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约200毫升饮料,如果淘气班上共有学生35人,你认为去哪个商店购买比较合算?
4、解决问题
师:你们认为该到哪个商店去买合算呢?
生:丙商店,因为超过30元的商品到丙商店会便宜些?
通过以上一些具体购买情况的分析,你现在在买饮料的过程中会有购买建议呢?
不错!不错!真不错!同学们真是精明的购物小能手!师:在这个例子中,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购物策略?("货比三家"的购物策略)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根据自己购买数量及商家的优惠策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购物策略。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刚才我们从问题情境出发经过探索交流利用数学知识做出了合理判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共同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课件出示教材中练一练的内容】
有三种包装的酸牛奶,大盒装1000毫升,中盒装500毫升,小盒装200毫升。
1、要买1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怎样买更合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真聪明!
2、要买1.5升酸牛奶,有多少种买法? 学生汇报…… 太棒了!
3、要买2.4升酸牛奶,怎样买更合算?【要尽量多买大盒包装的】
请看合作要求:
(1)同桌交流不同的购买方案
(2)比较出最合算的买法。
(3)然后上台展示。
学生完成。汇报。
方法一:2(大盒)×9.7元 2(小盒)×2.6元=24.6元
方法二:4(中盒)×5元 2(小盒)×2.6元=25.2元
方法三:12(小盒)×2.6元=31.2元
方法四:2(大盒)×9.7元 1(中盒)×5元=24.4元
(不但省钱,还可以多买100ml)…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喜欢的方法来买吧!
同一商品,大包装比小包装便宜。
师:在购买同一种商品,不
2022年商场购物教学反思(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