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测试工作报告内容(六篇)
测试工作报告内容篇一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
1、总体来说,20××年我主要完成了“xxx银行系统”、“xxx渠道管理平台”、xxxx的日常测试以及质量控制工作;xxx已经稳定上线运行6个多月,xxxx即将上线。
2、日常我主要负责项目测试工作、测试文档编辑、参与功能需求设计、协调开发进度、总结经验分享、完成所需知识积累、工具学习及研究、兼容性软件测试。就在银联项目工作来说,主要的工作内容有:
a、测试项目案例、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
b、对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提供意见;
c、设计业务功能流程,提供参考意见,绘制关键业务流程;
d、进行主要功能的界面测试、功能测试;
e、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计划;
f、进行需求验证工作
3、知识的总结与分享,完成客户端在安卓4。0/4。1,ios6。0以上系统上出现的兼容等问题,完成了兼容性测试案例的编写以及兼容性测试的培训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兼容上重大问题,在测试部门群中发布分享。
4、完成所需知识积累,学习所需知识、工具以及技能。在工作中学习了银行业务流程规范、学习公司研发规范、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了各种测试工具的使用。
对公司和部门建设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员工进行金融知识的系统培训,让测试人员了解银行业务流程,有助于测试人员更加详细了解业务流程,测试过程会少走很多弯路。
2、部门内希望多组织技术交流讨论,促进测试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一年至少有2次这样的交流。
3、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希望尽可能的明确需求,尽可能的详尽需求说明书内容。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很多项目缺少需求说明书,需求说明书不明确或者需求说明书内容错误,误导了开发和测试,浪费了时间,影响了项目进度。
4、建议项目需求设计可以有测试员参与讨论。
5、公司管理有点混乱,个人感觉公司对每位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节假日公司应该给每位员工一定的福利和关心。
6、个人感觉平时的效率比较低,希望测试部门能够有所调整。
希望公司能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开发、测试工作流程,让开发更好的了解测试的流程,增强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7、加强部门测试成果的积累与沉淀,提高团队测试水准,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做的更好,能够已团队的形式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中毫不起眼的小小测试员。
下一年年工作计划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完美,让自己在软件测试技能上有所提高,更多的关注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与用户的需求一致,提高公司软件产品用户满意度。
具体来说明年年工作计划有:努力提高自身测试水准,努力学习金融知识以及业务流程,学会需求分析,掌握需求分析在测试中的作用,参与公司更多的开发项目的测试工作。
测试工作报告内容篇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软件质量的重视,软件测试也越来越被软件企业所重视,软件测试成为了一个前景光明的新兴产业。
由调查机构发布的《20xx年软件测试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软件测试行业呈现出以下几大特征:
数据显示,被调查测试人员所属公司中,互联网行业及金融行业分别占42.81%和18.15%,综合占比超过六成,这也印证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目前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受到了投资者和个人的青睐,企业需求急剧上升,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巨大。
然而,在被调查者所在公司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比例在1:4及以上的高达55.13%。在这些公司中,49.66%的公司每年对测试人员进行的培训次数为0。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软件测试人员在工作后没有进行培训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想从事软件测试的人员在入职前培训相关的技能,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在被调查者中,进行了一年左右软件测试工作的人员占据了72.26%。其中,大专学历及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为34.93%和58.22%,他们的薪资在6000元及以上的占据了53.43%,软件测试工程师薪酬高成为不争的事实。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大多数软件测试人是在转行后或者毕业就参加培训进入的软件测试行业。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通过培训方式转行的占据了58.22%,在这其中,48.68%的测试人员在北京测试空间进行的软件测试培训,也就是说目前软件测试从业人员中,每10个测试工程师就有5个来自北京测试空间;学习软件测试还是要选品牌美誉度和行业口碑好的培训机构,大品牌值得信赖。
测试工作报告内容篇三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和失败都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所以工作总结时一方面要考虑外因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是要对内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纵观研发部xx年,其工作重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月份~7月上旬,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新平台建设及新产品研发上;
第二阶段:7月下旬~10月份,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非标单开发;
第三阶段:11月~至今,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产品改进、稳定、系统维护、技术资料整理、技术输出;
研发部xx年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外因主要有两方面:
包括人员方面的调控及产品销售策略方面的调控。在第一阶段时,研发部的人力物力是整个xx年最充沛的时候,为新平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在第二、三阶段时人员有所调整,但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产品销售策略方面,公司在8月份调整了产品销售重点,这间接的减轻了研发部的工作压力(非标制作及系统维护等压力)。
在第一阶段,市场签单少,为研发部有效的组织力量建设新平台提供了时间保证。在第二阶段销售状况较好及非标单较集中时,可以充分发挥新平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把研发出的新平台投入市场,另一方面可以在新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非标单定做。在第三阶段非标单较少,所有有较充裕的时间来改进、稳定新平台、技术输出。 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研发部也范了几个大错误:
忽视了研发技术成果及时、有效的对外输出。如xx年9月份以前,在技术输出方面的安排很少,导致市场销售、商务等对新平台的认知不够,影响产品的推广;对工程、生产的培训指导欠缺,导致在工程安装、生产制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及工作效率。导致其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个人领导决策的失误,刚接手部门工作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研发部的工作,把研发的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研发而忽视对其它部门的支持。 人才使用方面:其一体现在人才的去留方面优柔寡断,如对于何渭量、龙中涛去留,不够果决,导致遗留下很多后遗症;此为前车之鉴。其二在人才的使用方面未做到“人尽其材”。好钢应用在刀刃上,但在黄永康的工作安排上却是大小通吃的做法,在某些时候是“高薪人才,底薪工作”的做法,加大了研发运营成本。在其它人员工作安排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未做到“用人所长”、未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高性价比的使用。 产品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3mj产品研发上,其一研发周期太长;其二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开发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设计经验欠缺所致(占70%);另外一方面在于对技术工作的管理不善所致(占30%);如若改进管理方法、测试手段等则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研发风险。
以上是从纵向对研发部xx年的工作做了整体上的分析,现从横向对研发部xx年的工作做分类分析。
新产品的研发、产品功能升级及稳定性改进、非标单的开发、系统维护及技术支持、技术输出、管理工作。各项工作在全年中所占的比例一方面取决于市场因素及公司的产品研发方向;另外一方面取决于研发部内部因素(技术能力、产品基础平台、
2022年测试工作报告内容(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