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本学期六(1)班有学生3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师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学期,班级只是增加了一个学生,其他的都是老生,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整体学生的成绩较稳定。但后进生的惰性较明显,时时需要他人的提醒,并且学生比较急躁,这些都是我应该注意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1、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教材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抓好重难点的教学,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课堂教学:能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组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恰当、合理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讨论、思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动手、动脑、动口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循循善诱地教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3、评价与改作: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习情况,做好批改记录。批改形式多样化,以教师批改为主,以学生互相批改、自改为辅。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及时查缺不漏,重点抓差生的作业批改,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及时补差。特别在作文的批改方面,这学期主要采用学生间互批,这样既让学生积累了词语量,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另外抓住学生不想做作业的思想,利用每周结一次分,最后一名的组要加作业,基本在组内形成追、赶、比、帮、超的氛围。
4、组织好每次单元测验,及时批改、总结、评价、更正。当检测不理想时,评价尽量用肯定赞扬的语气,少批评,多教育,因势利导,巧妙婉转的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法。
5、辅导:班上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差生人数多,补差是一个更加艰难的任务,我力求通过辅导优等生培养学习尖子,更主要是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为班上树立学习榜样;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是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改掉学习上的懒惰、散漫、厌学的坏毛病,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6、电访:本学期我对学习有困难的杨瑞锋、麻嘉欣、蒋凌锋、姜俊锋等学生进行了电访与面访,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监督孩子完成学业情况。特殊学生,特殊情况要特别对待,所以我大多时间是电访学生的家长,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达7、8次之多,但由于家庭环境,学生本身的客观情况、社会环境,效果不太理想。
7、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和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在不同时间,以不同形式进行一些比赛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学习对抗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讲课比赛、朗读比赛等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落实。
2、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氛围不够好,特别是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后进生的说服教育,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效果不理想,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力求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2.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课文中人物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本文题材及小说三要素。
2、 教师适时讲解阅读小说时,一定要关注故事的环境和情节,从而来感受人物形象,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创编故事。
二、传授新知:1、出示词语:a、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b、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豹子 让学生观察这两组词分别是描写什么的?它们两者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2、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并在文中标出描写洪水和老汉的语句。
3、 出示课件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1)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2)作者用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学生回答从哪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山洪的势不可当? (2)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咆哮”?在这里是谁在咆哮?它是怎样咆哮的? 出示课件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谁在“跳舞”? 它跳舞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2)“跳舞”不是代表着开心快乐吗?那么在这里洪水跳舞,又带给人们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提问读了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 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5: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提问学生,这是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4、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出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例外,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出示课件)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作山,与其他人的惊慌失措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老汉的从容、镇定与冷静。
(出示课件)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语言描写,写出了在肆虐的洪水面前,老汉发扬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舍己为人。
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他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学生齐读这句话。
(出示课件)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语言描写,这句话是老汉说给和他争辩的党员听的。
(出示课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小伙子什么身份?老汉为什么要把他揪出队伍?(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写了老汉严厉地训斥了一个违反纪律的党员,从“冲、揪、吼”这几个动词中可以感受到老汉非常的坚决果断。)2、那他除了是党员这个身份,和老汉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3、既然是父子关系,那他还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那可是他的亲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从哪儿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是动作和语言描写,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老汉的这一推,成了老汉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最简单也是最壮美的动作。一起读课文句子。)(出示课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这是神态描写,写为了乡亲们,老汉英勇献身。这些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一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亲人和群众面前以身作则,又爱子心切,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之中,也深藏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爱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4、桥塌了,老汉似乎要喊些什么?你猜猜他可能会喊些什么? 引导学生写出老汉没来得及喊出的话。
5、课件出示:(师朗读): 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没不了的是什么? 6、课文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小
2023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