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电子版(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电子版篇一

【学习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方法】品读感悟法 讨论对话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预习案】

1、 走近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2、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分歧( ) 一shà( )间 chāi( )散 各得qí( )所 委qū( )

水波lín lín( )( ) 你就背( )着我 我背( )上的 嫩( )芽

(2)、理解词义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3)、根据原文填空

a、母亲 _ 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b、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___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c、我的母亲又_ 过了一个严冬。

d、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 着,有的浓,有的淡;

e、小家伙突然_ 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f、我的母亲___ 高大,___ 很瘦,___ 不算重;儿子___ 很

胖,___ 幼小,___ 也轻。但我和都是___ ,___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电子版篇二

《斑羚飞渡》

[教学目的]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以斑羚导入新课。

2. 齐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 :斑羚 对峙 蹿跳 斑斓 骚动 娴熟 悲怆

生词 :对峙 飘渺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进退维谷

4. 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5. 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6. 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2) 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3) 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4)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5) 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6) 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点拨:

(1) 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①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③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 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 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7. 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电子版篇三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难点: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考点、易错点: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的环节: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左右)

二、自学指导

三、学生先学

四、检测(15分钟左右)

五、后教(讨论更正)(10分钟左右)

六、当堂训练(20分钟左右)

七、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评价,并订正错误,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2.听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

最新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电子版(5篇)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电子版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