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一语文备课教案(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初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孕育”“渗透”“衬托”

3、能找出表达课文的中心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教学重难点:

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孕育”“渗透”“衬托”。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春暖花开,校园里各色的花竞相开放。今天,咱们再认识一种花——广玉兰。

2.板书课题:广玉兰(齐读) 3.同学们见过广玉兰吗?你能给大家作个介绍吗?

4.作者笔下的广玉兰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呢?

二、初读指导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 检查自读情况。

(1) 指名读生字词。

渗透、概括、花蕊、婴儿、惹人喜爱、孕育、铁锈色、呈、旺盛

开火车读,齐读,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

(2) 理解部分生字词。

3. 理清脉络。

(1) 默读思考: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交流:

①作者是从花的颜色和质感、花开的形状、叶子三方面来写的。

②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学习第一段。

(1) 轻声朗读第一段。

(2) 思考、回答。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去欣赏广玉兰的?

(3) 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18、广玉兰

幽香

花 色彩、质感

形态

叶子 终年不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广玉兰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花很大,散发着阵阵幽香。正是在这幽香的吸引下,每当作者散步时,他都要去观赏一下广玉兰,渐渐地,作者熟悉了它,然后向我们描绘了它的特点。

精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广玉兰的,着重写了哪一方面。

2、理解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找两个词概括花的特点。

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难怪作者感叹道

3、理解第三自然段。

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概括这一小段意思的重点词语。

联系插图,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你从

中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情?

最后这一句在这一自然段中起了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背诵

4、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作者不仅写了广玉兰花瓣的形态美,还写了它的什么?

叶片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看出?

出示实物,理解课文。

指导朗读4、5节。

精读第三段

你想对广玉兰表达什么感情吗?

齐读最后一句。

总结全文。

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爱,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美吗?

作业指导

1、课文第三自然段写花的样子,是怎么写的?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先抓住特点说说花的样子,再写下来。

3、练笔。

4、点评、修改。

初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二

《为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①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观点正确吗?有何为证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译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

①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②请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③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还能成功呢?是因为条件充足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

初一语文备课教案(5篇)

初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孕育”“渗透”“衬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