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九篇)
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第三十四学时:14.2.1平方差公式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 1)(x—1);
(2)(m 2)(m—2)
(3)(2x 1)(2x—1);
(4)(x 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 b)(a—b)=a2—b2
四、精讲精练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 2)(3x—2);
(2)(b 2a)(2a—b);
(3)(—x 2y)(—x—2y)。
例2:计算:
(1)102×98;
(2)(y 2)(y—2)—(y—1)(y 5)。
随堂练习
计算:
(1)(a b)(—b a);
(2)(—a—b)(a—b);
(3)(3a 2b)(3a—2b);
(4)(a5—b2)(a5 b2);
(5)(a 2b 2c)(a 2b—2c);
(6)(a—b)(a b)(a2 b2)。
五、小结
(a b)(a—b)=a2—b2
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学习难点: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概念确定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三。方法归类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 处。
例2 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巩固练习]
1. 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北偏东60的方向有哪些单位?要想确定单位的位置。还需要哪些数据?火车站与学校分别位于市政府的什么方向,怎样确定他们的位置?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 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 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 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小结]
1、 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 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特点与地位:重点中的重点。
本课是教材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是图最常见的应用的之一,在交通运输、通讯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2、重点与难点:结合学生现有抽象思维能力水平,已掌握基本概念等学情,以及求解最短路径问题的自身特点,确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如何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2)难点:求解最短路径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安排:最短路径问题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求从某个源点到其他各结点的最短路径,另一种是求每一对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重点讲解第一种情况问题的解决。安排一个课时讲授。教材直接分析算法,考虑实际应用需要,补充旅游景点线路选择的实例,实例中问题解决与算法分析相结合,逐步推动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掌握最短路径概念、能够求解最短路径。
2、
7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