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读后感800字(5篇)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800字篇一
玛丽安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她聪慧善感,在情感方面正像书里讲的“悲哀也罢,高兴也罢,都没有个节制”;而他的姐姐埃莉诺则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她的“克制”也正是我所最为赞赏的。而这一切也决定了她们应对感情时的态度。
埃莉诺从来都是头脑冷静且温柔的,当她们因无法忍受嫂子对于她们母女四人的奚落以及寄人篱下的痛苦,无奈搬到远离故乡的巴顿乡舍时。埃莉诺非但从未流露过一丝一毫与恋人爱德华离别的痛楚,还试图用她的细心与温柔抚平着家人的痛苦。甚至之后,当她从露西那里得知她与爱德华已私下订婚的消息时,她所做的却是强忍泪水,细心照料安慰同样遭受着失恋折磨的玛丽安。但她的那内心深处热烈的情感也因她的理智,常常无法得到宣泄,从而使她不得不一人独自承受着痛苦。也因此使她身上那无私的善解人意的完美品质更加令人钦佩。
相对于姐姐的玛丽安,她那常常会失控的崇尚完美浪漫感情却亦脆弱的心灵,却使她散发出一种别样的迷人魅力。她对于嫂子一家的毫无掩饰的反感;对于布兰登上校的敬重却不失距离;对威洛比无比热烈的爱恋;以及在得知姐姐在失恋时所为她作出巨大牺牲的愧疚……都生动诠释着她的率性与善良,让人不禁爱怜。
但同时不幸的是,玛丽安对威洛比盲目的爱,使她在应对他的背叛时,几欲崩溃,甚至病危。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在此凸显出来,有时我想,如果当初她对于威洛比的感情没有那么盲目而多几分理智,也许此时的她就不用那么痛苦,也许她就能坦然应对这一切。但是,也许不会。当一向克制着自我情感的埃莉诺听到自我深爱的爱德华没有结婚,竟然也失去了自我一贯的从容理智,哭着跑出房间时,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感情面前,情感永远是超越理智的。即使成熟如布兰登上校,在二十年后看到“与自我初恋情人容貌和性情都很相似”的玛丽安时,任会有无法掩饰的挂念担心与爱慕。
与所有简·奥斯汀的小说一样,这位有着无比细腻情感的女作家还是给予了它一个完美的结局,也许在她心中,如她的小说一样,对感情始终怀抱着期望,憧憬着完美。
此外书中优美的描述也为小说增色不少,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英国乡绅的悠闲的生活和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小说铺置了闲适、恬静的故事背景。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述恰到好处,个性鲜明。
掩卷而思,理智与情感这两个词,一向就如小说中一样,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稍有偏差就会可能使我们痛苦、迷茫。但生活不是小说,上帝不会总仁慈地带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局。我们只有走在这窄小的独木桥上,摇摇晃晃,不让自我受伤,想让自我和埃莉诺一样用理智控制着自我的情感。但是,有时想,像玛丽安又何妨呢?大胆的付出真心的不顾一切的去爱人,也许会受伤,但施比受有福,当某天回首往事时,我们还能够欣慰的告诉自我我们以前如此热烈的爱过。相比另一些自私虚伪的威洛比日后的懊恼愧疚,如此的坦荡不是幸福多了吗?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800字篇二
《理智与情感》这本书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成名作之一,也是她的处女作。英国文坛现实主义作品在经过40多年的青黄不接之后,终于由这部作品打破了沉闷的局面。《理智与情感》的发表无疑为以后现实主义的重新崛起和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埃丽诺与玛丽安两姐妹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并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小说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对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规范的讨论对于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
姐姐埃莉诺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玛丽安的感情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奥斯丁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展现了英国乡绅的日常生活和英国乡村的田园风光。品读她的作品,会使人有一种在放松状态下的闲适,恬静的感觉。
埃莉诺——为人和善,性格坚强,能妥善处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即使在得知自己心爱的爱德华已经有婚约,而且不得不履行婚约时,依旧表现的乐观,让别人,甚至是自己的妹妹都看不出她内心隐藏的痛苦。这样豁达,大度,举止得体的女性。
玛丽安——聪明灵巧,性格爽直,有火一样的热情,并且天生丽质。使众人追捧的对象。在遭到威洛比拒绝后,痛苦得天天以泪洗面,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后来又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掉。
范妮达希伍德——一个重财轻义,神经衰弱的只会狂叫的女人,在这个世界上,又到哪里去找呢?
简奥斯丁让世人看到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形象。
尽管小说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的描写有时过于夸张,但这种描写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800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