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41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游览示意图。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时,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4)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文章美,我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六、课堂总结,作业。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

导学4-8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小姐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

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梳理归类:

a、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b、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导朗读训练:

a、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b、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2、指名当"小导游",结合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显示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情况)和课文内容,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3、"小导游"讲完后,师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补充。

4、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5、归纳小结:指名说说,刚才通过自已读书,自已当小导游,你了解到孔隙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师板书:小、窄、矮)。

6、指名感情朗读你想读的句子,并说说自已是怎样做到读得有感情的?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

5、组织朗读训练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七、布置作业:

抄课后生字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二

如学生提到内洞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让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的写作顺序。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文章开门见山的曲接面明游览的时间和地面,又以简练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风景,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质。另外在处置教材时要尤应留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留意把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抓重面词语、句子品读感悟的方法。

这堂课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学内容更富厚,教学策略更得当,教学方法更多样。我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如学生提到孔隙这部分内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演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一)导入

继续学习12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进一步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重面理解“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

2.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述线路图。

3.快速浏览课文,你喜欢哪处风景,找出有关语句和重面词语,谈感受。

4.书中的四处风景,学生先提到哪一处风景,教师就指导学生理解哪一处风景。

如学生提到路上的见闻,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理解“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音调。”这句话。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这句话。

过程和方法: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演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1)根据重面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

(2)指导学生朗读作者入孔隙时的感受这段话。

(3)多媒体演示船是怎样进出孔?复述这段内容。

(4)背诵这一段。

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多媒体演示内洞的风景(重面看石钟乳和石笋)谈感受。

(三)总结全文。

一教学分析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环境分析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绘出默示游览线路的词语,并且根据这些词语绘出游览线路图。

明艳宽敞窄、小黑、奇、大

1.理解外洞、内洞的特面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三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写出了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按游览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要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

关注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全文线索清晰,顺序鲜明,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有借鉴价值。

关注词语: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这些词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可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关注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生字15个,其中“臀”字笔画多,需要教师重点指导。9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可以分组进行比较,“杜、陆、端、源”是左窄右宽,“鹃、郁、移、额、乳”是左右等宽。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1.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2.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感受了壮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学习了“按变化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的地下溶洞。(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出示课件1:

2.教师引导: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叶圣陶。请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课件2:

3.教师引导:叶圣陶为什么被“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呢?他的文章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快速引出课题,通过介绍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说明要求:自由读课文,标记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进行理解。时间4分钟,开始吧!

出示课件3:

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读完了吗?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陌生的词语,请同学们说一说是什么意思:突兀森郁、蜿蜒、器用、名目、上源。

学生交流分享,教师点拨。

出示课件4:

2.教师引导:文章共有8个自然段,接下来请同学分段把文章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共找两组)

学生分段朗读文章,教师适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四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1、了解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制作一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