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轧辊行业排名(5篇)
国内轧辊行业排名篇一
作者:高利*时间:2000-11-10 05:32:
31*有消息说,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和其他液体饮料等)已被列入即将扩大的消费税征收范围之中,虽然税率只有3%,但由于目前饮料行业已经出现江河日下的局面,这一新的税种的开征,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上升。因而,消息一传出,就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以饮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以及兼营饮料或正准备进入这一生产领域的上市公司来说,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行业竞争激烈业绩严重分化
我国饮料行业从80年代起步,90年代初达到高峰,由于行业门槛低,造成了生产企业的大量涌现和产品的重复生产,恶性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全行业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分化与调整的过程,初步形成了碳酸饮料、饮用水和果汁饮料三大产品市场。目前国内饮料生产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全国年产1万吨以上的饮料企业仅大约60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效使用的武器基本上只有价格。在一轮接一轮的“水战中”,整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逐年降低,但生产成本却逐年上升,大多数企业的竞争能力逐步减弱,1999年全国饮料行业亏损面为35.77%。上市公司中,以饮料为主业的包括深深宝、深益力、承德露露、st恒泰等。兼营饮料的包括上海梅林、琼海德、琼金盘、爱使股份等,而秦丰农业正准备大规模投入饮料生产。从规模上看,生产能力最大的是承德露露,1997年公司上市之初的杏仁露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利用幕股资金,公司新增4万吨杏仁露技改项目已在99年完成,目前的生产能力增加到18万吨,在全国主要城市居民消费果汁饮料中,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目前正规划再扩充10万吨生产规模。深益力为饮用水的专业生产企业,99年公司的“益力”矿泉水生产规模在11万吨左右,曾经是国内最大的饮用水生产企业。深深宝以生产果汁饮料为主,同时持股40%深圳百事可乐饮料公司股权,该公司以生产碳酸饮料为主。公司的果汁饮料生产能力为9万吨左右。恒泰芒果上市前具有2.8万吨的保鲜生产线,1997年上市计划新增饮料生产能力4万吨。目前已形成无菌包装的原浆生产线3万吨/年,浓缩饮料生产能力1.5万吨/年。但由于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原因,公司目前的果汁生产已陷入半瘫痪状态。
从业绩上看,几家以饮料为主业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从97年开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深深宝和深益力作为老牌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其主营产品作为地方名牌而使主业突出和保持良好的业绩,但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主业明显走向下坡。深深宝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深圳百事可乐饮料公司和其它方面的投资收益,自营的饮料生产基本出于亏损状况。而深益力现有资产已经被一致集团100%权益等资产整体置换。97年6月才上市的st恒泰,从一上市就进入垃圾股行列,99年不仅加入了亏损公司行列,并由于已被法院判决涉及的负有赔偿责任的累计金额已达2.1亿元,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而被特别处理。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只有承德露露,该公司上市后在股本扩张1倍的情况下,99年取得了0.44元的每股收益,成为市场上典型的绩优股。从盈利能力看,整体上也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承德露露,其毛利率从97年的28.59%,到今年上半年下降至20.05%。显然是由于公司“向客户让利”和“产销量增加”等促销手段,无形中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这是在生产能力快速扩张,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深深宝和深益力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公司主业收入的大幅下降。其中深深宝99年的主业收入只相当于95年2.6亿元的25%,深益力目前的主业收入也从95年最高峰的1.6亿元降至99年的9000万元。由此可见,目前的饮料企业,要
么以牺牲毛利率换取市场,要么以缩小市场范围换取一定的盈利水平。
如果对这些企业开征消费税,在市场没有明显起色的环境下,3%的税赋只有企业内部消化,无疑将加大成本,业绩滑坡及分化现象将更加突出。
取胜的关键是生产规模
从上述几家以饮料为主业的公司经营状况看,明显出现了分化现象。一方面是以深深宝、深益力为代表的老牌上市公司,在90年代中期以前,凭借抢先占领的市场、较大的投入以及特区各项优惠等优势,取得过良好的业绩。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趋势的变化,这些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弱、规模相对小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同时,90年代后期饮用水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一批上市公司介入饮料生产领域,但同样暴露出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问题。琼金盘1999年在主要全资附属企业及控股子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海口金盘饮料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金盘“牌矿泉水,1999完成销量24,78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78万元,但利润总额仅有150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亏损,依靠饮料生产扭转主业不利的局面难以实现。琼海德原本是一家以化纤生产为主的企业,1996年4月年产2万吨伊莎贝尔矿泉水项目投产,1996年10月投入3000万元,再次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扩建年产4万吨规模,于1997年3月竣工投产。1999年生产矿泉水7358.00吨,销售收入1169.30万元,占主业收入的比重只有3%不到,也没有扭转今年上半年亏损的局面。爱使股份1998年底由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入主以来,公司主营业务的范围及其经营状况重点转为抓好“滨海”牌润滑油和“延中“牌饮用水两个主导产品的生产经营。1999年“延中”牌5加仑、1加仑桶装水及小瓶水在上海地区销量均名列前茅,但从今年上半年只完成销售收入736.13万元和实现销售利润274.89万元看,还没有形成规模。而刚刚上市的秦丰农业的幕股资金投向之一就是猕猴桃果汁饮品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81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产猕猴桃果汁1.3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9685万元,年均税后利润978万元。显然,这些企业由于生产能力小,销售网络不全,加上食糖、包装材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缺乏竞争能力,一旦开征消费税,将进一步加大其经营难度。
从长远看,我国饮料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1999年我国人均饮料消费不足10公斤/年,与欧洲国家年人均200公斤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未来的饮料生产在产量上仍会呈现增长趋势。但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强,优势将明显向大型企业倾斜。为此,以承德露露为典型的大型企业,将利用证券市场融资优势,加紧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抢占市场,从而确立较强的竞争能力。而上海梅林正在实施利用募股资金9432万元投入“正广和”饮用水项目。在此之前,中上海100多家做桶装饮用水的厂家中,“正广和”已经以57%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而上海梅林控股“正广和”饮用水的70%,筹资近亿元投入“正广和”饮用水,上海梅林做大“水”买卖的意图明显。因而,开征饮料消费税,对规模大的生产企业来说,可以凭借品牌、资金、销售网络及采购成本低的优势同中小企业竞争,从而提高饮料行业的集中度,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内轧辊行业排名篇二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
翟广泉剖析了我国轧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制造厂竞相压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品种还要靠进口来补充。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如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常州英凯、唐山联强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轧辊生产依然红火,而不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轧辊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轧辊业跟随钢铁业脚步,同样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轧辊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等级良莠不齐。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真正能为现代化轧机供应轧辊的不足50家,能够进入像宝钢、首钢、武钢这些国有大钢企的也仅有30多家。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业,凭经验、感觉的操作方式仍是生产现场的主流,生产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轧辊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阵痛”中实施重大变革:一是继续引进或合资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国内轧辊制造技术在短期内能有质的飞跃。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轧辊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或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合作开发新品种。三是坚持科技质量为先,加强轧辊铸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出口的力度,力争在世界上打造出轧辊的中国品牌。四是必须开展战略性重组与合作,实施强强联合,逐步改变中国轧辊制造“小而散、多而乱”的现状,提高与国外轧辊竞争的能力。废旧辊强化包覆再造术成亮点
由于钢铁业的发展更突出降本增效、灵活排产的需求,相应地,轧辊再制造修复循环使用和旧轧辊原地强化使用等成为轧辊制造业发展的亮点。据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刚介绍,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轧辊,每年进口高端轧辊约3万吨,消耗外汇约2亿美元。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
国内轧辊行业排名(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