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宽容教案反思(五篇)
宽容教案反思篇一
二、导言: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如果你是乔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们接着往下看 结果呢? 乔治成功地找到了工作,那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一颗宽容的心,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看来,宽容真的很重要,可是有很多人却忽视了这一点,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有这样一本书诞生了,它的名字就叫《宽容》 有这样一位作家,郁达夫称赞说: 他就是宽容一书的作者——房龙 也许大家还没有机会读到他的书,那么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上,通过一篇文章,初步领略他生动的文笔、独特的风格,这篇文章就是——《宽容》序言
三、主要内容分析:
1、课前同学们都读过这篇文章了,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我们可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来概括——顺序可以调换
从前,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从山的那边回来后,想带领大家去美好的世界,却遭受审判,守旧老人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之后山谷大旱,为了活命,人们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并立碑纪念漫游者。
那么,谁能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守旧老人、漫游者、村民们 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寻找答案:我们就按照性别分成两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男生a、女生b。要有理有据,看那组同学找的最仔细,分析的最恰当。
a先看男同学的,用什么词形容? 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权威。他们顽固、守旧、欺骗、残忍,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他们阻碍人们获得美好生活,结果如何呢?必将遭到谴责。2漫游者: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并向它提出挑战,不畏艰险的探索、追求。而且他勇敢无私,不惜牺牲生命,最终赢得尊崇,受到纪念!
3村民们:他们是愚昧的人群。他们无知、胆怯,有些麻木,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甚至成为他们的帮凶。最终,事实教育了他们。他们满怀内疚,纪念漫游者。下面看看女同学们找得怎么样
b环境描写:找出句子读一下——主要涉及三种景物:山谷、山脉、小溪
山谷——什么样?——无知、宁静。无知即愚昧,因此所谓宁静,就不那么美好了,让人感觉犹如死水一般的沉寂。山脉——什么样?——永恒、蜿蜒。永恒的山脉包围着山谷,暗示着这是一种“长久的封闭”。小溪呢?——知识、缓缓。——说明了人们知识的贫乏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在这古老守旧的山谷里,文明的进程的发展是多么的缓慢,多么的艰难
好在,小溪虽小,可还有一定的活力;流动缓慢,可它毕竟还在流淌。无知的山谷唯有它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
但是,“一场特大干旱”之后,“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这意味着什么? ——缓慢发展的文明进程,停滞不前了 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是什么造成了这出悲剧?
这是一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
统治者顽固不化;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却满足现状。
更可悲的是他们盲目的依从“守旧老人”,依从所谓的律法。后,使人们拒绝新知,并且走向极端,把先驱者打死。
看来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守旧势力的强大、顽固; 人们的普遍愚昧、闭塞,拒绝新知,排斥异端
四、小结:
以上这些景物、人物在文中都有特殊的含义,现在我们来明确一下——如果说,山谷是无知的领域,小溪是知识的源泉,那么“山的那边”是指什么呢?——新的世界,具有新生力量的美好生活。漫游者就是——先驱者,追求新生力量的探险者。守旧老人就成了——反动守旧的势力的代表。
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很多启示:从漫游者身上学到什么?——但是不要忘了这篇文章是一则序言,我们不得不联系这本书的思想内容,来理解本文的主旨,那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可见在房龙先生的笔下,宽容不仅仅是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更是人们对新生事物、新的思想必须采取的态度,“宽容”一词涵盖了我们常说的自由、民主、理性,这个故事的结局也告诉我们,人们追求真理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我们要容许真理的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它,只有这样,真社会才能迅速进步。
——翻看历史的进程,有无数的先驱者,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坚持真理,他们屡遭磨难,甚至献出生命,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内蒙访古》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商鞅变法被车裂,王安石变法遭贬谪,谭嗣同变法被杀头,布鲁诺捍卫真理被烧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遭嘲笑,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论被一致反对,马克思的学说和革命活动遭到敌人的嫉恨。
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放眼当今世界,人们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使我们更加呼唤理解,渴望宽容。
所以,在文章末尾,房龙先生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看来,实现这个愿望还需要每个人不懈的努力啊。
五、写作特点
本文的体裁是序言——本文属于哪一种呢?——自序
通常,序言都是直接对写书的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加以评论,这种写法不免令人感觉枯燥乏味,可是读罢本文却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呢?还记得开始我介绍过:郁达夫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这就是他发挥魔力的效果。—— 这可以说是大胆的创新,整篇寓言,作者没有一处提到“宽容”,但处处在写“宽容”,为了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作者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显示了他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到联想和想象,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因为这也是我们这学期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起来回顾一下——
联想,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包身工》作者由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行为,联想到小时候船户饲养墨鸭捕鱼的故事,深化了中心。想象,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那瑰丽奇异的梦境,陶渊明笔下那宁静幽美的世外桃源,都是作者驰骋想象的结晶。
这篇文章里守旧老人、愚昧村民和漫游者的形象,也都是作者创造性想象所结出的硕果,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其实不光是在写作上,日常生活中,联想和想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比如说:——幸福
怎么样,我的联想和想象也挺丰富吧。
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考验考验同学们的能力如何——先想一下,然后用一两句话表述出来,举几个例子:—— 宽容就是宽恕别人的错误 亲人需要宽容 宽容是一片阳光 宽容不是懦弱
可以模仿以上类型,也可以创新
什么时候都要一味地宽容吗?对什么不能宽容?
纵观中国历史,对旧制度的冲击决不能抱以宽容的态度。历史证明:积极的革新、革命,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现实的不宽容。从这一点看,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宽容与不宽容是同时存在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今天的作业:——
1、围绕“宽容”一词,写一段话。作为作文材料积累起来。
2、是需要大家用心去体会,去做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对自己很宽容,却很难宽容别人。让我们学会宽容,享受宽容!
最后,我把汪国真的一首诗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宽容教案反思篇二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一、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的观点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
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论据的分类: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例如: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六国抵抗秦国。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以及成语俗语。
例如: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先秦)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代)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汉代)班固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宋代)陆游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三、了解论据类型
快速自读尹荣方的《论度量》。
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建立在哪些论据的基础上?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尹荣方《论度量》阐述的三个观点:
1、度量大的好处
2、有德、识者度量才大
3、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尹荣方《论度量》使用的论据:
1、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2、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的事例。
3、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4、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5、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时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①引用史搢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其中①④是道理论据;②③⑤是事实论据。
总结:论据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 小议宽容
上海 高清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你
最新宽容教案反思(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