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提案(五篇)
旧城改造提案篇一
现代巴黎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潮时期:1945—197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国家没有严格得控制措施,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失控状态。第二阶段为正轨时期:1978—1989年。开始建立健全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和规章,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照法律和规章来进行。第三阶段为反思时期:1989年以后。建设项目的论证要求很高,且对老城的整治开发愈加重视,巴黎的建设规模趋于稳定。
有一段时间,由于大量的投资集中于新城的开发建设,巴黎老市区城建经费大大削减,巴黎市民大量向郊区迁移,市区变得越来越冷清,许多商业店铺甚至商业街区纷纷关门闭户,销声匿迹。为扭转这一局面,巴黎市府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加速建设新的现代化街区中心,包括新的居住建筑、新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商业办公间;其次是在对城市局部街区进行综合改造的同时,完整地保存了城市街区原有的传统历史风貌,对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甚至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和维修,使昨天与今天、传统与现代有机相联;在城市局部街区改造中,尽可能地增加城市绿化用地,使绿色空间渗进传统的封闭的街区空间中区。此外,就是建造和完善环城公路,修建地下高速地铁系统,形成巴黎和大巴黎地区间的快捷联系。这些新的建设举措为巴黎城市发展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巴黎的城市交通建设
早在拿破仑时代,统治者为便于调动军队、防止市民进行街垒巷战,巴黎建设了许多开放型交通干道,其恢弘的气势为以后的城市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直到今日类似香榭丽舍田园大道等城市干道都不显得落后,古朴的弹石路面不仅使道路的维护成本大为降低,也充分体现了巴黎浓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中叶,巴黎的新城建设速度加快,为体现城市特色,巴黎的拉德芳斯等地区采用了“阳光城”的城市设计理念,城市的全部地面由行人支配,屋顶设花园,地下建地铁,距地面5m高的空间布置汽车道路干道和停车场,使城市特色更加明显、突出。巴黎城市交通的另一特色是其先进的地铁系统,这不仅由于其建造的年代较久远,路网庞大,还在于它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先进、优质的服务管理系统。目前,巴黎城区已有16条地铁线路,400多个车站,其总长达到260公里。乘客凭一张地铁票,可准确地到达想去的市区任何地点。巴黎地铁平均时速为50km,车行间隔约1分钟,站间间隔为2分钟,其通行速度大致相等。巴黎地铁的日吞量约为350万人次,现已成为巴黎市民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当然,随着小汽车的增加,巴黎交通正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道路拥堵、停车困难等。巴黎的解决思路,一是实施地区地下快速公路计划;二是大力建造类似邮筒的机械化停车场;三是建造新的环城公路。此外,巴黎实行所有街边停车点晚上均提供免费停泊的政策,为减轻居民汽车消费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巴黎的城市住宅建设
大巴黎地区共有1281个市镇、12000平方千米的面积,占法国国土面积的2.2%,其创造的财富占全国总值的27%。因此,法国政府历来都很重视巴黎的城市住宅建设。巴黎住宅建筑的艺术性、多样性是举世闻名的,特别是市区改建区和郊区卫星城,造行各异的居住建筑使人眼花缭乱,奇想联篇。在整个巴黎大区,共有住宅450万套,其中126.4万套在巴黎市区内。而在巴黎市区内,旧住房较多,72%的住房是在1949年以前建造的。为改善巴黎市民的住房条件,政府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大新城建设。在郊区设立众多卫星小城镇,吸引了居民外迁,近20年来,市中心区减少了20%的居住人口,在部分地区,甚至减少了50%,人均住房面积大为提高。现在,职员、中级官员大多居住在环城高速公路沿线的市镇中。二是实施老城居住环境改造。在市区建设大块的绿地,使居民到公共绿地的距离不超过500m,同时对旧住宅进行功能性改造,通过内部装修和增添设备,使其达到非常现代化的生活起居设施水平。三是实施“住房个人补助”计划。对全国40万无家可归以及200万户居住不良的家庭进行居住条件改善,主要手段是:政府让地建房、发放贴息购房贷款以及减让房租等。
旧城改造提案篇二
将“舞阳坝”,“六角亭”打造成恩施州商业旅游的新名片的提案
----“舞阳坝”,恩施城区的现代商业中心,“六角亭”,恩施最具文化底蕴的老城区,一坝一亭就像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渴望整合在一起。。。
舞阳坝,恩施最具影响力的的现代商业中心,在恩施人民心目中的商业地位已根深蒂固,纵观其商业发展历史,它是以恩施州政治中心为依托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商业集散地,在计划经济时代,州直各大国营商业企业都积聚在该区域,为现代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商业氛围一直很浓,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与商贸已成为恩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舞阳坝商圈的现代商业氛围与日俱增,现已经发展成为恩施地区最具商业活力和商业文化气息的现代商贸中心,生活日常用品和高档消费奢侈品在舞阳坝完全可以“一站式”购齐,近年来,随着恩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中等城市规划蓝图的实施,舞阳坝区域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逐步搬离该区域,政治中心的地域优势将不复存在,城市改造计划将相应实施,这对舞阳坝现代商业的提档升级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而舞阳坝借助于雄厚的商业基础和城市改造的机会,以及它独具的交通优势和在城市当中的地理位置,无疑最具有打造现代商业中心的优越条件和美好前景。
恩施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民族商贸的同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六角亭老城区民族特色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改造成旅游购物景区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建设成集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健身娱乐,民族宗教,抗战文化为一体的六角亭古城,在建筑上充分体现土苗风情和土家吊脚楼杆栏式建筑风格,同时打造具有恩施区域民族特色的名街名店,人们熟知的北京“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广州的“北京路”和“上下九”,重庆的“解放碑”等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恩施市将向中等城市的目标发展,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名街名店。将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进行充分交融,浑然一体,极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角亭与舞阳坝隔江相望,各自特色鲜明,各有千秋,两者优势互补,加强资源整合,共同打造成恩施州商业旅游新名片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建议:
1、着眼于长远发展,以科学规划为重点,切实提高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旅游与商贸比翼双飞,把旅游与我们的民族贸易充分交融,让旅游带动商贸繁荣,让商贸促进旅游业升级,使我们的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商业名街和现代商业中心的规划要纳入整个城市规划的范畴,把它作为我们地区旅游产品的一个卖点,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做好舞阳坝区域和六角亭老城区城市改造的首要条件。我们应站在百年的历史高度,做好城市区域改造规划。充分利用舞阳坝和六角亭现有的优越条件,完善城区功能,把舞阳坝和六角亭分别建设成为恩施地区的现代商业中心和土苗民族风情街。
2、着眼于市场运作,以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舞阳坝和六角亭因为历史原因,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城市改造涉及人口数量较多,成片开发难度很大,开发商在开发的具体运营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建议在城市规划统筹下,分片分块逐步实施开发。
3、着眼于文化彰显,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为亮点,突出旅
游城市风采。以舞阳坝和六角亭老城区为主体,以“五峰山”和“凤凰山”旅游景区为支撑,以“清江漂流”和“亲水走廊”休闲娱乐为助推点,将现代商业中心与民族风情街和旅游景点资源充分整合,打造成现代商贸与民族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商业旅游业态,大力提升恩施市的城市整体形象。城市本身的现代气息和民族特色得到充分展现,并能成为带动城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舞阳坝和六角亭城区改造是提升恩施城市形象的绝佳机会,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配套设施完备、经贸繁荣的舞阳坝和六角亭区域新板块必将成为恩施地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优质旅游产品,必将成为一张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现的恩施州商业旅游的新名片。
旧城改造提案篇三
安阳老城改造研究
学生姓名:高晓雨 学号:20125161175 安阳是八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和安阳老城区是安阳古老文化最主要的见证。其中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都城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辉煌已荡然无存。而具有1600年历史的安阳老城是我国古代府城的代表,是揭示明清时期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景图。我从小在安阳老城长大,看着老城一点一点的变化,对于老城改造的进程具有深切体会。
一、历史沿革
据明代崔铣所著《彰德府志》记载,安阳老城始建于398年,即北魏天兴元年。公元580年邺城遭焚,迁相州、魏郡、邺县至安阳城,遂称相州。宋真宗景德三年,安阳老城增建,增建后的南门位于今城南三里屯村,东门位于今东关附近。明朝洪武元年,选择原有城池的西北位置进行改筑缩小,这里地势较高,易于排水,城池的东部和南部收减较多,改筑后称彰德府城。老城自明代重修后定性,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十二年(1713年)和雍正七年(1729年)对老城进行过三次重修,开辟多条街巷。直至清朝末年,城内共有街道90余条,大小街巷纵横交错,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称。
1932年元月,开辟小西门以便利交通,繁荣市场,建设新安阳,故曰新安门,安阳老城城门便由原来四个增为五个。五个门中,南、北门相对,东、西二门相错,小西门(新安门)侧翼而开。建国前,鼓楼、钟楼被毁。
从创建到20世纪30年代,安阳老城历经1500多年的岁月演变,历经多次重修与整修,发展成为一座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而又古朴的城池。解放后,安阳城市建设遵循”充分利用旧城原有基础,依托旧城建新城”的指导思想,老城区格局变化不大,其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为主。
1958年,打通了十一个出入口,加上原有五个出口,共计十六个出口,东西南北各四个。城墙逐渐被拆除,城区开始向外扩展,部分街巷也进行了扩展:原有坑塘局部被填埋。直至1960年代初,只剩下东南、西南两个城角。老城内部街区也零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沿解放路、西环路、东环路陆续建起了一些多层与高层建筑。
二十世纪末,老城区的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先后进行了北大街、北门东、大院街、文峰中路、唐子巷等工程建设,老城区北部已成片更新改造。2000年文峰中路扩宽并通车,形成了以文峰塔为景观焦点的新的城市东南轴线,形成南北大街为南北轴线和文峰中路东西轴线的十字形景观格局。在老城区南部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传统道路格局和部分传统民居。
总的来看,老城现状的历史风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但是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结构和整体布局,古建筑、古街道、古店铺、传统民宅、名木名树、河道坑塘等物质遗产和大量亟待挖掘展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完整、风貌依存的传统历史城区。
二、安阳老城改造的现状 根据安阳城建三年计划的总体目标,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工程。旧城改造重点南大街改造工程是另一个重要老城改造项目。旧城改造项目多分布于老城区和城市主要干道两侧,位于城市的中心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分布着市级金融中心、商业街区、市级医院、文物古迹、公园绿地、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商业氛围浓郁。改造后,古城区域内延续安阳老城的历史文脉,建筑风格以明清格调为主,整体平面以院落结合商业步行街的形式布局,建成休闲、娱乐、旅游、文化设施和传统民居院落相融合的综合商住片区,改善老城的环境品质与景观品位。
三、关于安阳老城改造的争论
经过实地考察和参考网上舆论的内容,关于安阳老城拆迁改造大致具有两种争论。
一种说法是同意老城拆迁改造。有人说在新商业街上谁会记得老城破旧的样子。老城居民大多同意拆迁换新房,老城区的旧房子居住条件很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据老城的居民说,老城的房子年代久远,有些平房屋顶已经漏水,夏天炎热,安个空调勉强度日,到了冬天没有集体供暖,日子很不好过。老百姓们早就盼望着老城改造旧房换新房,只要能
旧城改造提案(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