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数学必修二知识框架图(三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数学必修二知识框架图篇一

《高中政治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课题研究成果框架图

1.问题:实施教学策略构建政治教学案例框架

1.1策略:依据课程标准

1.2策略:依据教材目标内容

1.3策略: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

2.问题:实施差异教学课前准备与铺垫

2.1策略:在学生的原有认识调查的基础上调整教学预设

2.2策略:收集第一手的有关学生课堂前概念的素材,找到前概念和教学

有效性之间实证性的关系

2.3策略:通过诸如设计表格调查,个例访谈,对比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课

前准备

3.问题:适应差异,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的研究

3.1策略: 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学

3.2策略: 指导不同学生学,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3.3策略: 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3.4策略: 练习测评的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数学必修二知识框架图篇二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知识框架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

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社会会发展的计划等重大事项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任免权:选举/任命/罢免/撤职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和有关组成人员

3、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其他国家

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注意: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

决定权:决定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

监督权: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本行政区域法律法规的实施任免权:对本地机关领导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

3、地位: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4、常设机关:地方各级人大常务委员会

【知识点】 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方各级人大——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民主选举

1)间接选举---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

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2)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

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3、任期:五年

4、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5、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

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数学必修二知识框架图篇三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注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同周期比较:

非金属性:si<p<s<cl

金属性:na>mg>al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

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

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

碱性:naoh>mg(oh)2>al(oh)3

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

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 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

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非金属性:f>cl>br>i

金属性:li<na<k<rb<cs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还原性:f-<cl-<br-<i-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

2023年数学必修二知识框架图(三篇)

数学必修二知识框架图篇一《高中政治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框架图1.问题:实施教学策略构建政治教学案例框架1.1策略:依...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