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育工作总结(5篇)
四年级语文教育工作总结篇一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接班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一些法律知识,因此,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律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显得十分重要。结合本学期的课程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计划渗透了许多法律知识总结如下:
一、通过教学《耳朵上的绿星星》一课,我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懂得给别人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二、通过对《虫鸟歌》这一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在教学《好事情》这一课时,本人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做好事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总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许多法律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知道了从小要懂法的重要性。
教师:马贤菊
2017年6月29日
四年级语文教育工作总结篇二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3)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教师:杨惠
一个学期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孩子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各有各的特点。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虽说付出了艰辛,但也收获了不少成功的喜悦,相信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日益走向成熟,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种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 渗透法制教育,使用权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较系统地接受法律知识,树立法律观念。
我经常进行备课,挖掘其法制因素,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本册安排了3 个“法制教育渗透点”分别在:第9 课《自然之道》,第10 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30 课《文成公主进藏》。渗透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概况等。《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被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也有相关规定,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我们国家《环境保护法》里明确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不得破坏生态环
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育工作总结(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