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五篇)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对联。
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获得等)
2、展示老师收集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
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3、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相同、对仗)
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
二、引入新课
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老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
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
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
“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篇《一东》。板书。
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2、师生接口读。
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
苍穹:天空。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
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飒飒:风雨之声。
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
3、带着理解朗读。
四、体会押韵,品味朗读
1、很多诗歌都是对仗的,除了对仗,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称为韵脚。
3、出示《一东》学生找出押韵的字。明确《一东》是押同一个韵的。
4、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5、指导朗读体会。
6、出示诗词,学生找出韵脚,并指出哪首押一东韵。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锄禾(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练习对对子,挑战自我
1、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冷—暖
白-黑
海阔—天空
天南-地北(汉语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学生自由出对子。
3、出示特殊对子,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回环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哞——
六、作业:将《一东》背给父母听。收集对联。
一、课前热身
对对子(单字或词语)。
二、故事引入《笠翁对韵》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读“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3.介绍《笠翁对韵》。
三、学习课文,体会“对”“韵”
(一)读通课文,感悟“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指导学生读通句子,初步做到读出节奏。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对子都押“东”的韵。
(二)再读课文,发现“对”
1.发现对子的特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1)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对子的字数相同。
(2)借助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对子意思相关,即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属于同一类。
2.运用上下相对的特点猜测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质疑解惑。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借助图片指导理解前一句。
(2)根据意思相关的特点,学生自学理解后一句。
3.指导背诵。
四、拓展延伸,运用“对”
(一)配“对”
教师创设情境,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把错乱的词句配对。然后出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有节奏地诵读。
绿 茅店村前,青竹欢笑乐陶陶 山苍苍 天公 红 古柏 夏 雨伯 苍松 花丛蜜蜂戏闹嗡 雨蒙蒙 海洋 天空 雨中山果落地红 冬 板桥路上,小桥流水唱叮咚
(二)填“对”
师:《笠翁对韵》是儿童学诗最好的教材,是每一个喜欢写诗的人,想成为作家的人的必读经典。很多诗人就用了对韵的方法创作诗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发现诗句中的对子。
2.出示一些诗句,根据对子的特点,填写诗句。
远看山有色,()听水()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千山鸟飞绝,()人踪()。
海内存知己,()若()。
(三)创“对”
联系生活情境的语境,填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个性化情趣的内容。“青山座座高”“绿树根根直”“白鸟只只飞”
组织学生结合过春节的情境,小组中自主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根据“鞭炮声声响”“新年新景新气象”这两个上对,在小组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内容,现场创作,填写下对。
“灯笼个个红”“礼花朵朵开”“好运通通来”“红包个个拿”“好山好水好无为”“多子多孙多福气”“多福多财多吉祥”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笠翁对韵—— 一东》教学设计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慧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
2、课件出示一年级下学期《识字三》的对子歌。生读。
3、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
二、介绍《笠翁对韵》。
1、课件出示《笠翁对韵》的简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板书课题《笠翁对韵》。生齐读课题。
三、感知课文——通读句子。(初读感知,读通顺。)
1、(出示幻灯片)看,这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拼音,自由读第1段。开始吧,注意读书姿势。
生:自由读。
2、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最想表扬他的什么? 生:声音响亮,有节奏!
3、师:是的,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老师还发现: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这几个字:
4、课件出示“我会读”的生字拼音。生当小老师教读。
5、师:斗 读“dǒu”,你知道为什么嘛? 生:这里指北斗七星。
师:对!根据意思读准字音,也是一种方法。
把这句话读一读:参商两曜斗西东。
6、师:课件出示图片,师介绍(参、商指的是星宿中的两个星座。看:在北斗七星的东西两边有参、商两颗星。这两颗星在东西两边,谁也见不着谁。)哪一句与他相对应,也写出了其他两颗星的位置。
生:牛女二星河左右。
7、师:把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这是一个七字对。你还能找出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吗?你们找一找,这段中有几个对子?小组合作。
小组汇报展示。
(五字、七字和十一字对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8、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这么多的对子。现在,请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齐读“一东”第一部分。
9、、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通顺。像这样,把句子读通,就达到了朗读的第一层要求。这就是——通读。(板书)就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板书:字句)
四、熟读节奏。(读出节奏,会吟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师:朗读的第二层要求啊,就是熟读!(板书:熟读)你知道熟读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流利地读,就是熟练地读。
师:好的。通过一遍遍地读,把内容记在心中,能读出轻快的节奏,这就是熟读。(板书:节奏)(此处,我个人认为不须以问题形式呈现,可以由教师直接说出诵读的要求,更省时。)
2、师:同学们,熟读有很多种方式。你们听过壮族三月三的赛哥节吗?他们的对歌就是你唱一句,我和一句。读书也可以这样。我读一句,你们跟着和一 2 句。这叫唱和读。你们想和吗?我先来:天。
生:地。师:山花。生:海树。„„
3、师:刚才呀,是我们师生的唱和读。现在,男生读,女生和,好吗?试一试吧。
男生站起:站如松 女生:坐如钟。
4、师:评:不错!男生读出了男生的阳刚,女生读出了女生的温柔。刚柔结合真好!其实,读书还有其他方法。古人读书,喜欢读出节奏,喜欢手舞足蹈地读。手舞什么意思?
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师:你能拍着手来读一读吗? 生一
5、师:不错。稍稍调整一下,就更有节奏啦!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起个拍子,大家一起来拍手读。
生:起拍手读。
6、师:我们还可以同桌拍着手读。大家两个两个试一试吧? 生:两伙伴。
7、师:好玩吗?老师发现,你们都已经能背诵出来,现在我们看着黑板的提示来试着背诵吧!
五、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笠翁对韵”上卷“一东”中的第一段。还有第二段,第三段。想读一读吗?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通读字句,熟读出节奏,开始读吧。课件出示“一东”第二段和第三段。(这个拓展的部分,我不知道是选一段合适还是两段合适,对于二年学生来说两段全部读熟有难度。)(三部分内容确实有点多,我个人认为一节课学生如果能把两个小节的内容熟读成诵,已经很不错了。)
2、生读。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展示交流。
六、总结
师:同学们,《笠翁对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优美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她分为上、下卷各十四枝。只要熟读了,你的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今后,在我们班的阅读课上,我们继续开展经典诵读背诵比赛。谁背下的《笠翁对韵》更多篇者,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节选一)
通读 字句 读通顺
熟读 节奏 有节奏
会吟诵
最开始的教学设计里,还有一部分就是“诵读韵味”,在试讲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部分自己都把我不好,不知道该在叫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所以我把“诵读韵味”这部分删掉了。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北京市北京小学 董葳
【教学理念】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量化要求。儿童诵读经典不仅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还可以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经典诵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更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让教材为学所用,为学服务,同时也为学生的提高、发展服务。用好这些例子,超越这些例子,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悟笠翁对韵有“韵”有“对”的特点。2.在创设的不同情境的运用中会连“对”,会填“对”。
3.在经典诵读中弘扬祖国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活动】
一、课前热身
对对子(单字或词语)。
二、故事引入《笠翁对韵》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读“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3.介绍《笠翁对韵》。
三、学习课文,体会“对”“韵”
(一)读通课文,感悟“韵”
指导学生读通句子,初步做到读出节奏。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对子都押“东”的韵。
(二)再读课文,发现“对” 1.发现对子的特点。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1)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对子的字数相同。
(2)借助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对子意思相关,即有的意思相反,有的意思相近,有的属于同一类。
2.运用上下相对的特点猜测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质疑解惑。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借助图片指导理解前一句。(2)根据意思相关的特点,学生自学理解后一句。3.指导背诵。
四、拓展延伸,运用“对”
(一)配“对”
教师创设情境,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把错乱的词句配对。然后出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有节奏地诵读。
绿 茅店村前,青竹欢笑乐陶陶 山苍苍、天公 红 古柏 夏 雨伯 苍松 花丛蜜蜂戏闹嗡龙 雨蒙蒙 海洋 天空雨中山果落地红 仙鹤 冬 板桥路上,小桥流水唱叮咚
(二)填“对”
师:《笠翁对韵》是儿童学诗最好的教材,是每一个喜欢写诗的人,想成为作家的人的必读经典。很多诗人就用了对韵的方法创作诗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发现诗句中的对子。
2.出示一些诗句,请学生小组抽签,根据对子的特点,填写诗句。
远看山有色,()听水()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千山鸟飞绝,()人踪()。
海内存知己,()若()。
(三)创“对”
联系生活情境的语境,填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个性化情趣的内容。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卷二
笠翁对韵一先
寒对暑,日对年。蹴鞠对秋千。【蹴鞠(音促居)】蹴,踢;鞠,球。
丹山对碧水,淡水对覃烟。
【丹山】(1).南方当日之地。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2).古谓产凤之山名。《吕氏春秋·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丹山,天下咸欣瑞兆。”(3).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晋袁山松《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丹山。”
(4).地名。指丹州,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丹山,移营白璧。”倪璠 注:“丹山,丹州。” 【碧水】绿水。南朝梁简文帝《采莲曲》:“桂檝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五代和凝《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元戴表元《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覃(音谈)烟】覃,长。覃烟,袅袅直升空中的饮烟或横浮低空的烟雾。
歌婉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婉转】声音委婉而动听。【婵娟】体态柔弱的样子。
【云笺】唐韦陟(音质)用五采笺写信,由他人代笔,自己签名。由于他写的“陟”字象五朵云,因而后来人们称书信为五云笺或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洗耳尚逢高士笑】传说帝尧时,箕山有高人隐士曰巢父、许由,尧同许由商量,准备把帝位传给他。巢父听到了,以为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池中去洗耳。池水主人怒曰:“何污我水!”这个故事说帝尧、许由、巢父、池水主人,一个比一个更高洁。李白诗:“世无洗耳翁,安辨尧与跖(音直)。”。
【折腰肯受小儿怜】陶渊明为彭泽令。一次,郡督邮来视察。县吏向陶渊明建议,应穿上官服迎见。陶渊明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于是弃官而去。作《归去来辞》。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篱倒着杏花天(篱字原为上罒下离)。【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见真韵“郭泰”句注。【山涛骑马,接篱倒着杏花天】见文韵“竹间”句注。
轻对重,肥对坚。碧玉对青钱。【肥对坚】肥,肥马;坚,坚车。
【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妾,甚受宠爱,后代引为娇怜的爱人的代称。梁元帝诗:“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王维诗:“自怜碧玉亲教舞”。
【青钱】唐张鷟(音琢)甚有才名,时人称之为“青钱学士”,意思是他的文章万选万中,万无一失。
郊寒对岛瘦,酒圣对诗仙。
【郊寒对岛瘦】郊指孟郊,岛指贾岛,唐代的两个诗人。孟郊的诗内容清苦,失之寒,贾岛的诗风格瘦峭,失之瘦,后人于是有“郊寒岛瘦”的评价。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酒圣对诗仙】晋刘伶旷达放饮,又曾作《酒德颂》,后人因称之为酒圣。李白初游长安,得到名人贺知章赏识,誉之为“谪仙人”,后人因称为诗仙。
依玉树,步金莲。凿井对耕田。
【依玉树】唐崔宗之,美容仪,饮酒时更见风度。杜甫诗《饮中八仙歌》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步金莲】南齐东昏侯宠爱潘妃,以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叫“步步生莲花。”后以金莲指女子纤足。
【凿井对耕田】传说尧帝游于康衢,有一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杜甫清宵立,边韶白昼眠。
【杜甫清宵立】杜甫诗有“思家步月清宵立”句。
【边韶白昼眠】汉儒边韶,字孝先,性放达,开帐授徒,常昼眠,弟子编歌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夜读书,昼贪眠。”
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
【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等语,形容醉人们的情态。
斗草青郊,几行宝马嘶金勒;看花紫陌,千里香车拥翠钿。【斗草】也称“斗百草”。一种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唐郑谷《采桑》诗:“何如斗百草,赌取凤皇钗。”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院公踢气球不好,便和你斗百草耍子。”亦省作“斗草”。唐白居易《观儿戏》诗:“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二折:“佳人斗草,公子妆幺,秋千料峭,鼓吹游遨。”《红楼梦》第二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清彭孙遹《金粟闺词》之四四:“斗草归来香径里,裙花深处涴芹泥。”
【青郊】指春天的郊野。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青郊树密,翠渚萍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吐虹丝于碧落,乃敢因月成阑;翻柳浪于青郊,谬说为花寄信。” 【金勒】(1).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南朝陈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唐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水浒传》第一○一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2).借指坐骑。唐韩翃《送田仓曹汴州觐省》诗:“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宋梅尧臣谢绛《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清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3).借指骑马的人。《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张生上马,车儿东去,马儿西行,金勒望小姐,莺莺望张生,凄凄凉凉心酸痛。”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汉王粲《羽猎赋》:“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清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绿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千里香车拥翠钿(音店)】翠钿,妇女用宝石金银雕饰的首饰,这里即代指妇女。“千里”疑当作“十里”。
吟对咏,授对传。乐矣对凄然。
风鹏对雪雁,董杏对周莲。【风鹏】《庄子》书中说,北海有一种大鱼,其名为鲲,变成大鸟,其名为鹏。鹏有几千里大小,它要飞到南海,需要积累很长时间的风浮起它才有可能。【董杏】《神仙传》中载,三国东吴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病重的为他栽五棵杏,轻者栽一棵,数年后共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周莲】宋儒周敦颐,性爱荷花,曾写《爱莲说》一篇,盛赞此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春九十,岁三千。钟鼓对管弦。
【春九十,岁三千】春光九十,意思是春光将尽。岁三千:极言年寿之长。传说汉武帝时,东郊献短人东方朔(字曼倩),谓帝曰:“王母蟠桃,三千岁一熟,此儿已三偷之矣。”
入山逢宰相,无事即神仙。
【入山逢宰相】南朝梁陶宏景隐山中,武帝常问之以国事,时人称之“山中宰相”。
霞映武陵桃淡淡,烟荒隋堤柳绵绵。
【霞映武陵桃淡淡】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一位渔夫,偶逢一处世外桃源。【烟荒隋堤柳绵绵】隋炀帝自板渚引河达淮,岸上悉种柳。见齐韵“隋堤”注。
七碗月团,啜罢清风生腋下;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
【七碗月团,啜(音辍)罢清风生腋下】唐卢仝诗有“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句。月团,茶名。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啜,饮,吃。
【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云
最新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