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全文完整版(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全文完整版篇一

执教教师: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

王倩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所学内容,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熟读成诵。2.了解对韵歌的特点:讲究押韵,字数相等,类别相同。3.感受经典对韵歌的韵味,在了解的基础上创作对韵歌。二.重点任务

1.在各种形式的吟诵中了解对韵歌的特点。2.了解对韵歌的特点:押韵,字数相等,类别相同。三.阅读准备

学生学情分析:低段儿童处于语言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适合学习琅琅上口、声韵和谐的文学作品。如果受到国学经典的语言熏染,将对其语感的形成、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甚至对孩子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但对于语言节奏、韵律的把握尚待加强。相对于《论语》等著作,《笠翁对韵》和谐的韵律、对称的形式利于记诵,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起到关键作用。《笠翁对韵》从单字对倒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和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能够使儿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是二年级孩子学习国学启蒙读物的不二之选。四.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发现秘妙一:押韵

1.复习一下《识字三》,感知对韵歌的节律、韵味。2.师范读,生自由读,圈圈押韵的字。

3.发现规律:押韵的字韵母相同:uei(ui),以及韵部《五微》的“微”和押的韵关系。举一反三回到目录,根据目录所给的韵部猜一猜押的韵。

4.再次观察,发现句末押韵的特点。(教师板书:句末押韵)5.学生起立拍手读,进一步感受对韵歌的音乐美。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学生所学知识导入新授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从而整合新旧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耳熟能详的现代对韵歌在短时间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学习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在发现押韵这个特点后“窥一斑见全豹”,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韵部与押的韵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边读边悟,发现秘妙二:字数相等

1.同桌对拍读,一人读半句,感知对子左右字数相同的特点 2.师生合作读,师随意抽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11字对的前半句,生接读后半句。在接读中进一步感知字数相等的特点。

3.全班交流,说说在读中发现字数上的规律。总结秘妙二:字数相等(教师板书:字数相等)

4.大组比赛读,进一步感受字数相等带给对韵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字数相等的特点,通过同桌互读、师生互读之后发现对字前后字数相等,接着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三、检查字音,理解内容

1.指名读:衰对胜,密对稀,祭服对朝衣。师解释:祭服和朝衣 2.指名读: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师解释:鸡窗、雁塔、秋榜和春闱的意思。

3.指名读: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图片了解乌衣巷和燕子矶,顺势拓展学过的诗:《乌衣巷》

4.指名读:天资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了解金母和蟠桃的故事和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顺势拓展:《过华清宫绝句》,请生在复讲故事。

5.指名读:霸王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视频了解故事。6.指名读: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听故事,复讲故事。7.齐读全篇,师引导观察“乌衣巷”和“燕子矶”;“祭服”和“朝衣”两组发现对韵歌第三个秘妙:类别相同。(师板书:类别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关注学生诵读时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是否到位,扫清字音障碍。顺势通过图片、随文引入诗歌、观看视频以及听故事、讲故事等方式帮助理解内容大意,避免单一讲解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在理解内容后再引导发现对子前后的类别是相同的。)

四、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1.同桌对拍读;拍桌读;手脚并用读。2.镂空读:个别字的补充读;部分词语的补充;整段文字的补充读。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单调枯燥,通过多种体验,如拍手、拍桌、比赛、补白等形式,在读中感受对韵歌的语言美、声音美、韵律美,从而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和效率。)

五、学以致用,创遍对子

1.出示词语,根据对韵歌的特点对对子。2.发现押的韵:ou,并给新的对子补上个题目。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编对子,让学习到的规律的得到迁移运用,同时趣味盎然的新对子能够再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对子这种经典的语言通过课堂的润泽能够延伸到课外,成为一种兴趣。)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板书:五微

句末押韵

字数相等

类别相同

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全文完整版篇二

《笠翁对韵》教案

五 微

第一阙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2、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诵读课,我们还要来学习清代的戏曲学家李渔李笠翁的《笠翁对韵》。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出示:

河对()山对()晨对()薄对()四岳对()青春对()暮鼓对()山花对()烟楼对()宫花对()古柏对()金菡萏对()赤日对()月殿对()塞雁对()垂钓客对()道范对()雷隐隐对()云暧逮对()清暑殿对()凤冠珠闪烁对()举杯邀月饮对()

2、以旧引新:同学们,你知道《一东》《二冬》《三江》《四支》分别压的是什么韵吗?(ong、ong、ang、i)那你们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了?(出示《五微》,齐读。)

3、猜解韵脚:看看《五微》又会压什么韵呢?(ui)对!老师告诉你,五微除了押“ui”韵,还可以压“ei”这个韵呢。

二、初读韵文。

1、自读提示:自读韵文,三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③在老师没说停之前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圈出韵字:边读韵文边把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圈出来,看看它是不是押的ui或者ei韵。

3、交流韵字

4、分行读句:指名读句

①如果读错了,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正音,再指名或齐读多读几遍来巩固。

5、一人试读:谁能一个人把这篇韵文读准确、读完整的?

6、同桌互读:

7、多人齐读:

三、熟读理解。

1、过渡: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把这篇韵文读好。先看第一行,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

2、出示第一行: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这里的“贤”就是贤人,“圣”就是圣人。贤人和圣人都是指那些品德十分高尚,又有很有才能的人。像我们熟悉的孔子,人们就把他尊称为“孔圣人”。而“觉奥”和“参微”则都是指弄懂深奥微妙的道理。③谁再来把这行句子读一读?(再指名读)④练习背诵。

3、出示第二行: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①谁来读第二行韵文?(指名)

②理解:有没有谁知道什么是“鱼书”?什么是“雁字”?(指古代的书信。)草舍和柴扉呢?(看图:茅草屋、木门)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4、出示第三行: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①本句中有个生字,雉,要把它读准。②请女同学齐读这句话。

③理解:这里的“雉”就是指的鸟。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啦!会的小朋友就举手回答。[指答:鸡对啥?(鸡对雉,动物。)晓对啥?(晓对朝,早上,时间。)唱对啥?(唱对飞,动作。)鸡晓唱对什么?(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什么?(红瘦对绿肥)

④师总结:原来对对子还要名称对名称,动作对动作呢!那老师来试试看你们能不能当场也作出几个新对子来:鸡还可以对什么?(鸡对鸭、鸡对鹅、鸡对鸟)唱还可以对什么?(唱对跳、唱对说、唱对演)同学自由对对,看谁对得好。⑤对口令:一齐对——鸡晓唱对什么?红瘦对什么?(红瘦对绿肥)

⑥继续理解:说到这个红瘦对绿肥,有的同学可能不明白。有这样一首词,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能找到这句话的来源了吗?这种花落叶繁的景象就叫“绿肥红瘦”。⑦分男女生对口令。⑧练习背诵。

5、出示第四行: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①开小火车读。

②猜猜看,这里的“举杯”对什么?(知道的举手回答)“举杯”对“骑马”。“邀月饮”对什么?“邀月饮”对“踏花归”。“饮”对什么?“饮”对“归”。饮是喝酒,归是归来,你看,又是动作对动作。③看图描述意境激发朗读情感:这里的举杯邀月饮说的是李白,李白最爱喝酒了。有一回夜晚他独自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一边散步,一边赏月,一边还喝着酒,觉得这景色太迷人了,可是只有他一个人欣赏,未免有些孤单,于是突发奇想,就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和他一块儿来喝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看多有意思呀!读读看这句话。李白真不愧是“酒仙”啊!

而“骑马踏花归”则是那种春游归来的喜悦心情,我们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叫“踏花归去马蹄香”,还记得吗?说的就是这个情景。找一位同学讲述一下。④分男女生接下半句:男生先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再换女生。⑤练习背诵。

6、把以上四行用四组轮读的方式来复习一遍。

7、出示第五行: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①男生齐读这句话。

②理解:这里的黄盖和陈平都是人名,谁对他们有所了解的?(指说一下)[黄盖:三国时东吴的大将,他用的苦肉计在火烧赤壁一战中帮助孙权打了胜仗,“捷”就是胜仗。陈平:汉高祖的一位谋士,当年汉高祖被匈奴人困于白登山这个地方,就是他用妙计救出来的。解除了汉高祖的危机、危险。] ③激情读:多么了不起的两位英雄人物呀!(齐读句子)④同桌练习背诵

8、出示第六第七行: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①最后两行,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②理解:这里也有两个人名,小朋友找找看在哪里?(太白和孔明)谁知道太白是谁?孔明又是谁?(单独问:太白对什么?太白对孔明。)这里还有一组地名呢,在哪儿?(书堂和祀庙)什么是祀庙?(单独问:书堂对什么?书堂对祀庙。)引述,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李白曾写过一首诗来形容这种景象,读《望庐山瀑布》)问数量词“三千丈”对什么?(三千丈对四十围)孔明祀庙周围的老柏参天,要四十个人才合围得过来,说明很粗壮。③分两大组接下句: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④全班练习对句。

⑤一齐按节奏拍手来一遍。

9、把后面三行连起来复习一遍。每大组读一部分。、把整首诗分成小句形式开大组火车。提示:注意力要集中。(来两遍)

四、巩固背诵。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不会的同桌可以提示一下。

3、看填空提示背。

①老师引背(提示较多)。②学生自己看提示背(只提示每行第一个字)。

4、全班齐背。

第二阙 戈对甲,幄对帏。荡荡对巍巍。

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

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

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王威。

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 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笠翁对韵》五微的第二阙。

2、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贤对()是对()觉奥对()红瘦对()举杯邀月饮,()。太白书堂,();孔明祀庙,()。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五微》中的第二阙。出示韵文。

二、初读韵文。

1、自读韵文,三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③在老师没说停之前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圈出韵字:边读韵文边把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圈出来,看看它是不是押的ui或者ei韵。

3、交流韵字

4、分行读句:指名读句

①如果读错了,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正音,再指名或齐读多读几遍来巩固。

5、指名读整段韵文。

6、同桌互读

7、多人齐读。

三、熟读理解。

1、过渡: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把这篇韵文读好。

2、出示第一行:戈对甲,幄对帏。荡荡对巍巍。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这里的“戈”是指古代兵器,“甲”就是盔甲。“幄”和“帷”都代指古代军队的帐幕。古人常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是意源于此。(在军营后方谋划计策,就能决定千里之外的战场上的胜败。)“荡荡”“巍巍”叠字相对。③谁再来把这行句子读一读?(再指名读)④练习背诵。

3、出示第二行: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严滩”,东汉隐士严子陵钓鱼处;“邵圃”,秦朝邵平辞官种瓜的园子。“靖菊”,晋陶渊明故事。“夷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食薇菜故事。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4、出示第三行: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①本句中有个多音字:占,要把它读准。②请女同学齐读这句话。

③理解:占鸿渐 《周易•渐》:“渐,女归吉。”爻(音摇)辞中有“鸿渐于干”、“鸿渐于磐”等话,意思是谁占得“鸿渐”一卦,嫁女是吉利的。采凤飞 春秋时陈厉公太子陈完,逃亡到齐国,齐懿公打算把女儿许给他,占得一卦,其辞有“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的话,被认为是吉兆。后代以鸾凤比喻配偶,是这里出典。这两句指的是占卜卦象。④男女生轮背。

5、出示第四行: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同学自主尝试说说韵文的意思。师归纳总结:锦心绣口,字字珠玑。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6、出示第五行: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喑哑霸王威。①指名读一读。本句较难读,要注意读准字音。

②理解:叱咤,怒吼声。喑哑,缄默,不出声。叱咤、喑哑,都是形容人发怒的声音。高皇,指汉高祖刘邦。霸王,指项羽。史称刘邦宽宏豁达,心胸开阔。楚霸王豪气盖世,所以说霸王威。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7、出示第六七行: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汉高祖擒韩信,信曰:“狡兔死,走狗烹。”韩信帮助刘邦灭掉项羽,被封为楚王,有人告他谋反,刘邦逮捕了他,他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走狗,春秋时越王勾践复国后,范蠡功成身退,留书给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后称病不上朝,然遭人谗言,言其意欲作乱,越王便赐剑予种,种自杀而亡。连吴句:貔貅(píxiū 皮休):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似熊。这里借指勇猛的将士。卧龙:诸葛亮雄才大略,居南阳,时人送给他的雅号叫“卧龙先 生”。后为蜀相。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8、把整阙连起来背诵一遍。分组轮背。

四、巩固背诵。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不会的同桌可以提示一下。

3、看填空提示背。

①老师引背(提示较多)。②学生自己看提示背(只提示每行第一个字)。

4、全班齐背。

第三阙

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

霸王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 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笠翁对韵》五微的第三阙。

2、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戈对()幄对()荡荡对()严滩对()靖菊对()宽宏豁达高皇量,()。灭项兴刘,();连吴拒魏,()。

2、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五微》中的第三阙。出示韵文。

二、初读韵文。

1、自读韵文,三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③在老师没说停之前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圈出韵字:边读韵文边把每一句话的韵字圈出来。

3、交流韵字

4、分行读句:指名读句。老师相机纠错,及时巩固。

5、指名读整段韵文。

6、同桌互读

7、多人齐读。

三、熟读理解。

1、出示第一行: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朝衣,古代大臣上朝时所穿的衣服。③指名读文。④练习背诵。

2、出示第二行: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鸡窗:(晋)宋处宗有一只极为宠爱的长鸣鸡,一直关在窗户边。后来鸡说人话,与处宗谈论,使处宗言谈技巧大增。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鸡窗用于代指书房。雁塔:(唐)韦肇及第,偶于慈恩寺雁塔题名,后人效之,遂成为故事。自神龙以来,杏林宴后于雁塔题名,同年中推善书者记之。春闱:明、清会试都在春季,故名。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3、出示第三行: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同学自主尝试说说韵文的意思。

师归纳总结:乌衣巷:六朝时金陵一个居住区,位于今南京市东南。东晋时王导、谢安诸贵族多居此,故世称王谢子弟为乌衣郎。(唐)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咏此。燕子矶:位于江苏省 南京市北的观音山上,前临长江,形如飞燕,故名。形势险要,有观音阁和三台洞等名胜,著名旅游景区。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4、出示第四行: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①指名读一读。注意“窈窕”的读音。

②理解:窈窕:形容女子容貌美好、摇曳多姿的样子。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5、出示第五行: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蟠桃句:班固《汉武故事》,说神人西王母来见汉武帝,拿出五个桃子,送给武帝两个,即所谓蟠桃。金母,即西王母;按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故称金母。岭荔:史载唐代杨贵妃喜食荔枝,玄宗命人自岭南限七日快马送至长安。杜牧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句。

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6、出示第六七行:霸王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①指名读一读。

②理解:鸿门宴,亚父即范增几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不为所动,刘邦逃走后,令张良给项羽,范增送上礼物即玉斗,范增对项羽很失望,摔碎玉斗,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后来,项羽果然被刘邦打败了。传说李白初到长安,拿出所作的《蜀道难》给当时的名诗人贺知章看,贺十分赞赏。见李白神清气朗、风度翩翩的样子,惊叹道:“此天上谪仙人也!”把李称为“谪仙”,于是解下金龟换酒,与之畅饮尽日。传说李白也曾以银龟换酒。这都表示诗人们的轻视富贵、狂放不羁。金龟、银龟,是唐代官员们的佩饰,用以表示官职的级别。③同桌练习背诵。④齐背这一行。

7、把整阙连起来背诵一遍。分组轮背。

四、巩固背诵。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不会的同桌可以提示一下。

3、看填空提示背。

①老师引背(提示较多)。②学生自己看提示背(只提示每行第一个字)。

4、全班齐背。

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全文完整版篇三

卷二

笠翁对韵一先

寒对暑,日对年。蹴鞠对秋千。【蹴鞠(音促居)】蹴,踢;鞠,球。

丹山对碧水,淡水对覃烟。

【丹山】(1).南方当日之地。南朝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非丹山之赫曦,闻琴瑟之空音。”(2).古谓产凤之山名。《吕氏春秋·本味》:“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说唐》第十三回:“凤翅展丹山,天下咸欣瑞兆。”(3).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堂书钞》卷一五一引晋袁山松《宜都记》:“郡西北四十里有丹山。山间时有赤气笼林,岭如丹色,因名丹山。”

(4).地名。指丹州,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北周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校战丹山,移营白璧。”倪璠 注:“丹山,丹州。” 【碧水】绿水。南朝梁简文帝《采莲曲》:“桂檝兰桡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五代和凝《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元戴表元《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覃(音谈)烟】覃,长。覃烟,袅袅直升空中的饮烟或横浮低空的烟雾。

歌婉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婉转】声音委婉而动听。【婵娟】体态柔弱的样子。

【云笺】唐韦陟(音质)用五采笺写信,由他人代笔,自己签名。由于他写的“陟”字象五朵云,因而后来人们称书信为五云笺或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洗耳尚逢高士笑】传说帝尧时,箕山有高人隐士曰巢父、许由,尧同许由商量,准备把帝位传给他。巢父听到了,以为玷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到池中去洗耳。池水主人怒曰:“何污我水!”这个故事说帝尧、许由、巢父、池水主人,一个比一个更高洁。李白诗:“世无洗耳翁,安辨尧与跖(音直)。”。

【折腰肯受小儿怜】陶渊明为彭泽令。一次,郡督邮来视察。县吏向陶渊明建议,应穿上官服迎见。陶渊明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于是弃官而去。作《归去来辞》。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篱倒着杏花天(篱字原为上罒下离)。【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见真韵“郭泰”句注。【山涛骑马,接篱倒着杏花天】见文韵“竹间”句注。

轻对重,肥对坚。碧玉对青钱。【肥对坚】肥,肥马;坚,坚车。

【碧玉】南朝宋汝南王妾,甚受宠爱,后代引为娇怜的爱人的代称。梁元帝诗:“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王维诗:“自怜碧玉亲教舞”。

【青钱】唐张鷟(音琢)甚有才名,时人称之为“青钱学士”,意思是他的文章万选万中,万无一失。

郊寒对岛瘦,酒圣对诗仙。

【郊寒对岛瘦】郊指孟郊,岛指贾岛,唐代的两个诗人。孟郊的诗内容清苦,失之寒,贾岛的诗风格瘦峭,失之瘦,后人于是有“郊寒岛瘦”的评价。宋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酒圣对诗仙】晋刘伶旷达放饮,又曾作《酒德颂》,后人因称之为酒圣。李白初游长安,得到名人贺知章赏识,誉之为“谪仙人”,后人因称为诗仙。

依玉树,步金莲。凿井对耕田。

【依玉树】唐崔宗之,美容仪,饮酒时更见风度。杜甫诗《饮中八仙歌》说:“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步金莲】南齐东昏侯宠爱潘妃,以金为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叫“步步生莲花。”后以金莲指女子纤足。

【凿井对耕田】传说尧帝游于康衢,有一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杜甫清宵立,边韶白昼眠。

【杜甫清宵立】杜甫诗有“思家步月清宵立”句。

【边韶白昼眠】汉儒边韶,字孝先,性放达,开帐授徒,常昼眠,弟子编歌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夜读书,昼贪眠。”

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

【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等语,形容醉人们的情态。

斗草青郊,几行宝马嘶金勒;看花紫陌,千里香车拥翠钿。【斗草】也称“斗百草”。一种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唐郑谷《采桑》诗:“何如斗百草,赌取凤皇钗。”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院公踢气球不好,便和你斗百草耍子。”亦省作“斗草”。唐白居易《观儿戏》诗:“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二折:“佳人斗草,公子妆幺,秋千料峭,鼓吹游遨。”《红楼梦》第二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清彭孙遹《金粟闺词》之四四:“斗草归来香径里,裙花深处涴芹泥。”

【青郊】指春天的郊野。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青郊树密,翠渚萍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吐虹丝于碧落,乃敢因月成阑;翻柳浪于青郊,谬说为花寄信。” 【金勒】(1).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南朝陈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唐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水浒传》第一○一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2).借指坐骑。唐韩翃《送田仓曹汴州觐省》诗:“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宋梅尧臣谢绛《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清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3).借指骑马的人。《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张生上马,车儿东去,马儿西行,金勒望小姐,莺莺望张生,凄凄凉凉心酸痛。”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汉王粲《羽猎赋》:“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清赵翼《八十自寿》诗之二:“绿簔泛雨船双桨,紫陌看花杖百钱。” 【千里香车拥翠钿(音店)】翠钿,妇女用宝石金银雕饰的首饰,这里即代指妇女。“千里”疑当作“十里”。

吟对咏,授对传。乐矣对凄然。

风鹏对雪雁,董杏对周莲。【风鹏】《庄子》书中说,北海有一种大鱼,其名为鲲,变成大鸟,其名为鹏。鹏有几千里大小,它要飞到南海,需要积累很长时间的风浮起它才有可能。【董杏】《神仙传》中载,三国东吴董奉为人治病不取报酬,病重的为他栽五棵杏,轻者栽一棵,数年后共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周莲】宋儒周敦颐,性爱荷花,曾写《爱莲说》一篇,盛赞此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春九十,岁三千。钟鼓对管弦。

【春九十,岁三千】春光九十,意思是春光将尽。岁三千:极言年寿之长。传说汉武帝时,东郊献短人东方朔(字曼倩),谓帝曰:“王母蟠桃,三千岁一熟,此儿已三偷之矣。”

入山逢宰相,无事即神仙。

【入山逢宰相】南朝梁陶宏景隐山中,武帝常问之以国事,时人称之“山中宰相”。

霞映武陵桃淡淡,烟荒隋堤柳绵绵。

【霞映武陵桃淡淡】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一位渔夫,偶逢一处世外桃源。【烟荒隋堤柳绵绵】隋炀帝自板渚引河达淮,岸上悉种柳。见齐韵“隋堤”注。

七碗月团,啜罢清风生腋下;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

【七碗月团,啜(音辍)罢清风生腋下】唐卢仝诗有“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句。月团,茶名。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啜,饮,吃。

【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云液,酒的美称。唐白居易《对酒闲吟赠同老者》诗:“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二句写酒后的形容。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

玉柱对金屋,叠嶂对平川。

【玉柱】(1).石柱的美称。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宋王仲旉《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明李梦阳《秋怀》诗:“雕阑玉柱留天女,锦石秋花隐御舟。”(2).玉制的弦柱。亦指代琴、瑟、筝等弦乐器。《文选·江淹别赋》:“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李善注:“琴有柱,以玉为之。”唐杨巨源《雪中听筝》诗:“玉柱泠泠对寒雪,清商怨征声何切。”南唐冯延巳《蝶恋花》词:“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清汪懋麟《仲冬平山堂落成即席得五十韵》:“朱弦调玉柱,铁拨转檀槽。”(3).指额上隆起的筋肉。《隋书·高祖记上》:“额上有玉柱入顶,目光外射。”(4).筷子的美称。南朝梁庾肩吾《长安有狭斜行》:“三子俱来宴,玉柱击清瓯。”(5).指修道者死后鼻腔分泌物。据说这是成道的征象。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鼻窍中两行玉柱,头直上万道金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祖》:“更数日而往,则玉柱下垂,坐化已久。”《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进去看他一看,只见他两条玉柱拄在膝上,不知从几时圆寂去了。”

【金屋】华美之屋。南朝梁柳恽《长门怨》诗:“无复金屋念,岂照长门心。”唐于鹄《送宫人入道归山》诗:“自伤白发辞金屋,许着黄裳向玉峯。”清龚自珍《湘月》词:“一枝赠我,安排自有金屋。”【金屋藏娇】原指汉武帝幼时喜爱表妹阿娇,并欲建金屋让她居住一事,后以“金屋藏娇”指纳妾。

【叠嶂】重迭的山峰。南朝梁武帝《直石头》诗:“夕池出濠渚,朝云生迭嶂。”隋薛道衡《豫章行》:“前瞻迭障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唐孟浩然《经七里滩》诗:“迭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明张居正《马上见西山》诗:“迭嶂环都邑,浮光接露台。” 【平川】广阔平坦之地。

孙子策,祖生鞭。盛席对华筵。

【孙子策】孙子指春秋战国时吴国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传世。【祖生鞭】东晋祖逖(音剃)与他的朋友刘琨(音坤)同寝,他们立志收复中原,每天闻鸡鸣就起床舞剑。一次祖逖先醒,闻鸡鸣,逖蹴琨曰:“此非恶声也。”琨恐曰:“祖生先吾着鞭。”意思是比自己行动得快。【盛席对华筵(音颜)】《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之前《凡例》的末尾有七律:“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华筵;丰盛的筵席。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喜覩华筵献大贤,謌欢共过百千年。”明王錂《春芜记·宴赏》:“华筵送夕阴,酒如渑。”

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

【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茶力、酒权互文,即茶和酒的功效。

丝剪芰荷开东沼,锦妆凫雁泛温泉。【丝剪芰(音技)荷开东沼】传说中隋炀帝的故事,说他曾命人用锦绢剪为荷花,遍插池苑,从中游乐。芰,古书上指菱。

【锦妆凫(音符)雁泛温泉】唐玄宗的故事。相传玄宗扩建华清宫汤池,规模宏丽,汤池内以玉莲为喷泉,又缝锦绣为凫雁,放于水中,自己乘小舟从中游嬉,极尽奢欲。

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

【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上古神话,赤帝有女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魂魄变成一种鸟,名叫精卫,常常衔木石填海中。陶渊明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上古神话传说,蜀王名杜宇,在蜀治水,自以德薄,让位给大臣鳖冷,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夜夜悲啼,啼则吐血。李商隐诗:“望帝真心托杜鹃。”

笠翁对韵二箫

琴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

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白缣(音尖)对红绡(音消)】缣,丝绢,这里指细绢。绡,生丝,又指用生丝织的东西,这里指绸子。

臣五代,事三朝。斗柄对弓腰。

【臣五代】指五代时官僚冯道,他曾历事后唐、后晋、后辽、后汉、后周,对丧君亡国毫不介意,并自号“长乐老”。旧时代拿他做没气节的典型。【事三朝】沈约事南朝宋、齐、梁三朝。

【斗柄对弓腰】斗柄,北斗七星中排成柄状的三星。弓腰,舞女反身将腰弯如弓形,叫做弓腰。

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

【醉客歌金缕】金缕,词牌《贺新郎》的别名,或说即指唐女诗人杜秋娘所作《金缕衣》。南宋张无干《贺新郎》词有“举大白,听金缕”之名,举大白即饮酒。

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西周初,吕望曾隐居在渭水垂钓,后被周文王聘请为太师,辅佐武王灭殷。被周武王尊为尚父。

【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传说五代时钱鏐(音刘)为吴越王,做御潮铁柱于江中,未成而潮水大至。吴越王命以万弩射之,潮水乃退。筑土一升者,赏钱一升,名之曰钱塘。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

【荣对悴】荣者,茂也。悴者,枯也。

【露(音录)地】佛教语。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俱尽,处于没有覆蔽的地方。《百喻经·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舍弃而走,到于露地,乃至日暮,亦不肯来。”《法苑珠林》卷一○一:“处中六者:

一、阿兰若处;

二、在冢闲;

三、在树下;

四、在露地;五是常坐;六是随坐。”

商彝对周鼎,殷濩对虞韶。

【商彝(音夷)对周鼎】彝,古代盛酒器。后泛指礼器。商彝、周鼎,即指商周二代的青铜器。【殷濩(音户)对虞韶】濩,传说是商汤王的舞乐。韶,传说帝舜

最新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全文完整版(五篇)

笠翁对韵五微 笠翁对韵全文完整版篇一执教教师: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王倩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了解所学内容,在各种形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