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篇一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心理学起源

psyche和logos对心灵或灵魂的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行为(behavior):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心理活动不能直接研究,只能通过行为加以间接地观察和测量。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 ebbinhaus,1850-1909)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说它有一个“悠久的过去”,是因为人类对心理现象的探讨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说它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是因为科学的心理学诞生时间并不长。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wundt)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至于运动心理学,其诞生时间更晚: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coleman griffith)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

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ssp)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个体意识和个体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是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人类的意识活动包括对外部事物、内部刺激、自身和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无意识: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如,梦境)。清醒状态下也有无意识现象,它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许多由意识调节的行为,经反复重复后可以转化为自动化的、无意识现象。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如,人际关系、团体动力与特征、个体社会化等)。

个体心理的内容

个体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完整过程;共同规律的研究。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个性心理:个人心理和精神面貌的总和;差异角度的研究。

个性心理倾向:个性中相对活跃的因素;人类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中相对稳定的成份;个体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

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社会心理的内容

人际关系,人际互动,团体动力特征、群体印象个体社会化

从众、感染、社会性懈怠

运动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三大领域)

竞技运动领域 心理训练 增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与心理心理评定 体育教育领域 大众健身领域 健康

心理选材 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锻炼动机

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意义有助于:(4个“有助于”)

运动员的选拔;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提高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增进大众心理健康。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心理现象的实质问题,是当今科学上的3大难题之一(物质、生命、意识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整的答案。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并在不同的时期,提出了各种观点和假说。如:远古时期的灵魂论,古代唯物主义(荀子:“形具而神生”),近代唯心主义(贝克莱:“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西方旧唯物主义(机械论:拉美特里:“钟”;狄德罗:“会说话的机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实质的认识,是相对最为科学、合理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脏说颅相、脑髓说

1861年,法国医生broca发现言语运动中枢。如:植物人

(二)人脑的结构与机能

1.人脑的结构

大脑皮层由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分层排列,形态相似者聚成一定层次,由浅到深依次为: 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梭形细胞层。

皮层表面,有许多沟回,扩大了皮层的表面积。同时,沟回又将大脑半球分成了几个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都有相对集中的功能。

2.人脑的机能

人脑的神经结构,决定了其生理机能——反射。

(1)反射(reflex):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一定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反射研究的发展】

笛卡尔【法】反射;动物和人的一切不随意活动都是自动实现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谢灵顿【英】反射弧;反射是由骨髓实现。

谢切诺夫【俄】反射活动分为开始、中间、终末三个环节;心理现象发生在中间环节。巴甫洛夫【俄】:条件反射学说。

无条件反射

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一种反射。

条件反射

在有机体生活中形成的,随条件变化的反射;

一定条件下无关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物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

在有机体生活过程中,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于后天学习而获得的。

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的形成过程

非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反复结合。

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和消退,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心理活动产生于反射活动的中间环节。

(3)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人脑机能的特殊性

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以现实的、具体的事物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基础之上的人类语言功能系统。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不仅有着与动物相同的第一信号系统,而且还有比动物更为发达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反映(reflection):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它是物质的普遍特性和规律。心理是反映,但并非所有的反映都是心理。只有当生物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阶段—动物,并且有了神经系统,它能揭示刺激物的信号意义

最新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五篇)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篇一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心理学起源psyche和logos对心灵或灵魂的解释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行为(beha...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