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家论教育读书笔记(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科学家论教育读书笔记篇一

本书共十章,前四章主要提出问题和背景,尤其是第三章提出了科学精神的要素,五到九章则是对科学精神要素深入地分析,与前几章可谓是纲与目的关系,第十章科学新来的基础和我们能相信什么。看完全文,我们便会发现,齐曼却以一位老科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身份, 站在自然主义的客观立场, 综合已有的各种元科学理论, 吸收各派的理论精华, 对学院科学时代的默顿科学规范的合法性和适用性作出全面的审视齐曼从自然主义视角出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科学的真实(real)图景,解答了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what it is and what it means)。

开篇,齐曼便提出科学虽得到绝大多数认得支持但也正在遭受抨击,但这种现象很正常,作为不赞成“反科学”观点的我们,捍卫科学应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首先,齐曼以一种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最有形的方面,在于它是一种社会建制,认为“事实上这引进了一种社会学维度,但它并未取代传统的哲学维度,而是将其扩展了。思想不仅被视为文化要素,还被视为认知实体。”在建制化的生产模式中, 科学家们形成一个个的学术共同体,齐曼称之为学问共和国(republic of learning)。在学问共和国中,科学家们的日常工作是从事着学院科学(academic science)这种社会活动。何谓学院科学?他说:学院科学是一种文化。它是一种复杂的生活方式,是在一群具有共同传统的人们中产生出来的,并为群体成员不断传承和强化,齐曼把学院科学与纯科学等同起来,是科学最纯粹形式的原型,并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学院科学的精神气质有哪些?即公有主义(communalism)、普遍主义(universalism)、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独创性(originality)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齐曼称之为制度化的cudos 机制, 并对这些规范逐个进行了语义还原与诠释。齐曼认为, 公有主义规范要求学院科学的成果应该被看作公共知识,当然禁止保密,应尽可能迅速而广泛地公开。按照传统的观点, 科学内容的评判标准应该是纯粹理性的和客观的。尽管科学家个人或许在这些品质上不能做到完美,但其局限性最终会通过收集各种意见和相互验证直到真理呈现而消失。齐曼认为,普遍主义规范明确了这点,它要求,给予科学的贡献不能因为种族、国家、宗教、社会地位或者其他不相关的标准而被排除在外。齐曼认为, 无私利性规范要求科学家确实以非个人的方式进行写作, 他们在文中确实标注了无数注释,以示感激地承认受惠于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他认为,学院科学家必须谦虚和无私利,信誉在每个学院科学家的职业中特别重要。不诚实是最有害的利己主义形式。创造性给科学事业注入能量。齐曼认为,独创性这个规范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世俗的层次上, 每篇科学论文对于文献来说必须有某种新的贡献, 它必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建议新类型的研究, 提交新数据, 论证新理论或提出新学说。如果说创造性是科学进步的发动机,那么怀疑主义就是刹车。齐曼认为,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站在坚决反对激进的社会学相对主义和其他形式的认识虚无主义的立场上。

科学的生产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科学已成为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复杂体系, 科学工作者分布在这个体系的高度职业化的位置上,从事着外行难于理解的知识生产,这被齐曼称之为一场革命,也就是这场革命导致了后学院科学的兴起。齐曼认为, 后学院科学并不像许多科学家仍期望的那样, 只是短暂地偏离我们熟知的科学前进的轨道。它不仅仅是知识生产的一种新模式,它是一 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那么, 后学院科学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齐曼归结为六个方面, 即集体化、极限化、效用化、政策化、产业化和官僚化。

集体化:更加强有力的设备使好科学搞起来更容易,但,昂贵的仪器增加了研究预算和社会机制的额外负担,大课题等使高度个人主义的学院文化去想集体化。增长的极限:在向后学院科学转化的过程中,科学已成为一个增长的产业,但它却来自限财、人力等方面的压力,事实上,整个事业现在争变的太大,太昂贵,而难以进一步增长。

效用化:科学越来越被当做一种工具,当一项发明出现时,价值成了人们的首选考虑因素。

政治化:国家赞助必然会将政治带入科学中,也将科学带入政治中,这种赞助越慷慨,所卷入的政治活动越多。因此学院科学家作为高度专门化知识相对无私的来源的观念也受到了影响。

产业化:由于政府减少对科学的财政资助,他们的一些研究设施去向“私有化”。在诸如卫生、国防、运输或社会政策等领域做应用研究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被出售给大的工业企业,或转变成独立公司。那么产业科学有哪些特征呢? 产业科学是所有者的,局部的,权威的,定向的和专门的。它产生不一定公开的所有者知识。它集中在局部的技术问题上,而不是总体认识上。产业研究者在管理权威下做事,而不是作为个体做事。他们的研究被定向要求达到实际目标,而不是为了追求知识。他们作为专门解决问题的人员被聘用,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后学院科学失去了学院科学的公开化和创造性。官僚化:所谓官僚化, 是指科学正在被有关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所约束, 被卷入了项目申请、投资回报和中期报告的海洋中, 被包装或重新包装成美丽的花瓶, 被管理顾问重组和缩小规模。因此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卷入到政府的官样文章中。

学院科学走向后学院科学之后, 科学规范的默顿模式是否仍再适用? 总体来说, 齐曼认为默顿规范在后学院科学时代依然必须遵循, 但是由于科学语境有了变化, 相应地, 其科学规范也应相应地修正。就拿无私利主义来说吧。齐曼认为,“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为科学而科学。这就是说,科学家进行研究和提供成果,除了促进知识以外,不应该有其它动机。他们在接受或排斥任何具体科学思想时,应该不计个人利益。学院科学家对于知识的原始贡献者不直接偿付报酬,这一惯例的基础就是无私利性。然而随着后学院时代的到来,科学不再被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而蜕变为用于安身立命的职业,当科学遭遇名誉、金钱、权力,被用来攫取名声与地位,学术造假之风日益盛行也就不足为奇了。当这一切的一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又该如何以对呢?齐曼在其《真科学》一书的第7.4节“利益和价值”中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学院科学几乎不需要社会学理论的支持就能证明,完全的社会客观性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科学家具有多重角色。此外,“每个特定时期的科学知识有可能渗着应该排除或控制的个人利益或科学共同体的专业利益。那么什么使科学可靠?科学值得信赖的原因在哪?

齐曼认为,科学值得信赖不只在它的真理性和客观性,根本在于它的客观实在性。所谓科学的客观实在性, 实质是融科学的真实性、有用性、逻辑性、系统连贯性、精确性、认知性于一体的科学各种特性的集合。也就是说, 科学之所以能够获得人们的信赖, 是因为它同时具有以下性质:真实的。它必须与经验事实相符,而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有用的。必须与人的实践结果吻合, 并实现对人有益的实践结果。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内容必须是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的、没有明显的内部矛盾, 否则它就不可能无歧义地与经验相联系。精确的。可以凭借数学建立起某种模型。系统连贯的。被科学共同体普遍认同的。不存在偏见的。至少必须通过精细的程序把主观性影响消除到最。

由此,我们从齐曼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真科学之真并非单纯指真实的。真科学意味着,真实,有用,逻辑,精确,系统的统一。只要符合上面条件的科学都值得我们信赖。

科学家论教育读书笔记篇二

政治科学读书笔记

2010200667丁一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让我感觉政治变得不是那么深奥与晦涩了,当我看到书皮时,我就想什么是政治科学,是从属于科学技术还是从属于政治?其实政治科学不是政治,它注重于对政治的分析。我也一直都不太了解读书笔记究竟怎么写,写些什么,所以如果这次笔记中仅写写对这本书中一些观点以及整本书思想的认识。

我一直认为人读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死记其中的知识,如果人是记忆的机器那还发明电脑做什么?我认为无论读什么书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去理解,消化知识,并且要将书中关于专业的观点转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观点,指导我们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奇怪,当我意犹未尽的读完这本书时,我思考的并不是学到的政治学知识,而是面对一些话语与问题的思索。我认为作为一名大二学生,面对这样一本书时,我只能说自己的政治学知识很少,所以对于其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接纳式的,即学术接纳,观点思索。

下面谈一谈我对着本书的一些总体看法。

1.通俗。这也是我读外文书籍与中文书籍感受最不相同的一点,外国的书籍常

常是目录给人一种很无逻辑的感觉,感觉很杂,很没有条理,比如我们这本书,就是以民意,利益集团,政治文化为章节题目,而中国的书籍往往由微观到宏观,或由经济讲到政治,很有逻辑性。但是问题是,当我读外文书籍时我感觉政治离我很近,包括书籍里提到的一些案例(水门事件,越南战争)都是我们熟知的,所以看起来的感受是:哦,原来这就是政治科学。可是对比的看,当我们拿起一本中国书时,看目录时还很明白,可是越到后来越觉得晦涩难懂,与自己关系不大。

2.联系实际。正如上举出,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举出相应的案例来阐释它每一章

想说明的问题,比如讲到利益集团的时候它举出安然的例子,讲到媒体的时候它提出水门事件,此外还在章节的叙述中穿插了很多历史事实来论证作者的观点,这就比中国书籍的纯理论叙述让人更易接受。

3.解释性教授为主。举个例子,当我们讲到民主主义,极权主义和权威主义时,我们通常的思路是三者的概念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区别,或者是他们的学说发展历史,但是我们看到将这些问题时,本书不是以描述性为主,而是在运用大段文字在向我们解释民主主意究竟是什么。

下面就书中的观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利益集团的问题

所谓“特殊利益集团”就是一些有共同政治目的、经济利益、社会背景的团体和个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共同目的、利益而结成同盟。一般情况下“特殊利益集团”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垄断性,那就是几个托拉斯集团垄断一个行业,左右市场价格。二是排他性,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掠夺和损害别人特别是广大百姓的利益。三是狭隘性,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不惜破坏公平正义、社会和谐。

“特殊利益集团”一旦产生,必然要在政府部门及一些官员中寻找代理人,无论手段如何高明,花样如何翻新,都离不开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最终把许多领导干部拉下水,使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破坏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目前,“特殊利益集团”不但在政治领域寻找代理人,还把触角伸向学术领域,力图在经济理论上确定其地位。它在一些行业形成垄断结盟后,市场由他们控

科学家论教育读书笔记(四篇)

科学家论教育读书笔记篇一本书共十章,前四章主要提出问题和背景,尤其是第三章提出了科学精神的要素,五到九章则是对科学精神要素深入地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