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科学知识(五篇)
农村科学知识篇一
21世纪的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情感,现代社会是一个爱科学的社会,农村的幼儿园在这方面相对比较忽略,加之经费不足,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玩具等缺乏。面对这些我们不气馁,在我们幼儿园周围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周围环境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源泉。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天然因素,环境还能引起幼儿兴趣,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究、发现从而获得有关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幼儿身边的一些现象,使幼儿在耳闻目睹的事实中体会到,人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和科学成果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活泼的发展。
一、观察自然现象,丰富科学经验
奥妙无穷、变化莫测的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佳场所。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现象。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广阔领域,具有丰富多彩的教育内涵,可以为幼儿展示各种各样的活动环境。在农村,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教育,提高爱科学教育的效果。
1、到自然环境中开展采集活动是培养幼儿爱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幼儿通过对采集到的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的观察和了解,认识了它们的不同的特点、性质,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科学知识。不同季节,可利用春游、秋游等活动的机会,有计划有目地组织幼儿进行采集活动,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爱科学的兴趣。采集结束后,指导幼儿将采集来的昆虫、叶子等制作成标本,以供日后进一步观察、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就会培养了幼儿园观察、分类等能力,初步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2、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
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色彩形态,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萌发初步的科学意识。如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开始播种禾苗,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春风吹拂着绿油油的禾苗,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劳动的场面;秋季稻子成熟时再带领幼儿来到田野,观察金灿灿的稻谷,农民伯伯喜气洋洋大丰收的场面。幼儿看看,问问,很快就认识了稻子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帮农民伯伯拾稻穗等活动,从而让幼儿认识这个收获的季节,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也在思想上对幼儿进行了爱科学教育。
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展区角活动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树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1、自然角:农村幼儿园设置自然角,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室的一角、窗台或廊沿上放置一些小动物、植物,供幼儿学习、探索,让幼儿喜欢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蝌蚪怎样变成青蛙,小鱼怎样游泳、呼吸,螃蟹怎样行走,种子怎样出土、发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捉些蝴蝶、蜻蜓扎在泡沫板上制成动物标本,采集各种树叶、种子制成植物标本供幼儿展览。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发现,开阔了视野。
2、数学角: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数学角辅助幼儿学习数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非常重要。农村丰富的自然物与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幼儿操作学习提供了廉价的教具学具。例如小班幼儿可利用实物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认识1和许多;中班幼儿可进行数数、一一对应、排序、分类练习;大班幼儿可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逢双数、逢五数的练习。还可以利用石子、果核、松球进行大小、颜色分类,用废旧毛线进行自然测量,用火柴棒进行拼图,在串珠、串纽扣活动中进行数数„„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
3、美工角: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如:玉米缨、小麦杆、花生皮、狗尾草、树叶、果壳、石子、豆类等等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材料,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例如:用高粱杆制作的眼镜、用地瓜叶柄制作的耳坠、手链,用麦杆编制的戒指、烟袋,用狗尾草编成的小兔、小狗,用树叶、种子粘贴各种小动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涵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的一切绘画活动都可以在这些废物中得到体现,幼儿在操作中学会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锻炼了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重视从日常活动中挖掘有利的因素
对幼儿施行科学教育,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要讲究教育方法,必须重视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挖掘出有利的因素,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幼儿日常活动中,有的可以的与科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如“雨水干不干净”幼儿问:“老师,雨水可以喝吗?”究竟雨水是不是干净的?可以组织幼儿做个实验,在一个雨天里,让幼儿用干净的碗盛一碗雨水,然后,将水倒入盖有清洁纱布的搪瓷碗内,这时就可以发现沙布上有许多杂质。利用科学实验说明“雨水并不干净”在这样活动过程中培养了
幼儿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习惯。又如幼儿争论“影子是怎么形成 的”就要以设计“踩影子”“手影”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让幼儿懂得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的现象等等。
总之,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学前班如何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理解和接受周围的各种事物及现象。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既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事物发展的特点,又要结合当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背景,充分利用易取的废品等多方面多渠道的为幼儿创设条件,帮助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优良素质和从小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志向。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只要擦亮我们的慧眼,仔细搜寻身边的每一个事物,岂不知每一个事物中都会有一个科学故事。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就能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作者:张会清
单位:宝坻区牛道口镇庞各庄幼儿园
农村科学知识篇二
浅谈农村科学教育
余松耕
摘要:教育公平发展应该从最薄弱的地区做起,改变农村科学教育现状刻不容缓,让素质教育之风吹遍川南大地 关键词:就地取材.因材施教.自然环境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大潮下,科学这门学科早已不是当年的“
2023年农村科学知识(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