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 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怎样写(五篇)
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 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怎样写篇一
上海推广“信访大厅”联合接待机制
上海市虹口区的沈惠珍反映要求补办房产证的问题,从走进信访大厅预约登记、等候接待,到完成信访出来,仅花了约8分钟。接待人员留下了她的地址,答应她不管最后能不能开出房产证明,都会给她寄送一份答复说明。
帮助沈惠珍高效完成信访的,正是上海市虹口区于2010年5月以来在上海市率先试点开展的信访联合接待机制。通过建立“信访联合接待大厅”,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工作模式,这一新机制方便了群众,遏制了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更提高了信访办理的效率,有效推进了信访矛盾的化解。2011年,上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一信访新机制。
“挂号问诊式”大厅力求信访“一站接待”
记者以反映问题之名探访“信访联合接待大厅”看到,到这里信访犹如到医院大厅挂号问诊:来访者先到窗口预约登记,电脑“信访业务系统”将其情况发送到相应责任部门所在的信访接待室,并打印出预约单,“叫号系统”则依次提醒信访人接待窗口及等候时间。大厅内设有6排48个座椅,并配备有饮水机、急救药箱、雨伞等便民设施。
72岁的何志龙来反映信访了多年的“老问题”:退休后因为各种
原因户口无处挂靠,无法享受医保。虽然问题较为复杂,但区人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是耐心听他讲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给他提出建议,答应他向虹口区法院反映情况,并敦促相关部门尽快帮他落实解决。待老人反映完问题临出门前,引导员提醒他:“慢点走,下雨天小心路滑。”老人还挥挥手说:“谢谢!”
这间“信访联合接待大厅”是上海市虹口区去年5月在上海市率先试点成立的。作为上海的一个缩影,虹口区近年来重大市政工程、重点项目、旧区改造任务重,动迁居民多,各类新老矛盾交织,信访量居高难下。为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信访新机制,“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应运而生。
在记者探访的约一个小时内,十几位前来咨询和反映问题的群众大多情绪平静。大家在引导员的提示下配合完成登记,然后坐在大厅内耐心地等待叫号。除了一两名老年人接待时间较长外,基本每个市民都在十分钟以内完成信访。
“信访大厅的设置和办事流程,公开、透明、有序、人性化,能一定程度上消除对立情绪。”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说,“‘一站式接待’方便了老百姓,将问题处理的协调工作交给了后台,能有效减少重信重访。”
数据显示,2010年虹口区信访总量18748件(批),同比下降4.1%;群众到上海市政府集访人次同比下降37.3%,进京上访人次则下降29.1%。此外,该区还成功化解遗留动拆迁矛盾81件、上海市交办信访突出矛盾70件,在上海各区县中名列前茅。
变“中转站”为“终点站”,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信访问题之所以难解决,与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不清、落实不力、推诿拖拉不无关系。“联合接访就是要将信访接待单位由‘中转站’变为‘终点站’,明确责任,提高效率。”孙卫国说。
据统计,虹口区“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建立以来,共接待5298批8043人次,初访1339件,到期办结率97.8%,到期解决率80.4%。而大厅成立以前,办结率为60%。
虹口区信访办公室主任万建辉介绍,依托“信访联合接待大厅”,联合接访常态化工作体系便建立起来了:
一是推行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工作日到大厅接待初访、现场办公。去年,该区四套班子共接待初访群众85批,已解决78件,解决率为91.8%。领导干部每周还汇总研究信访突出问题,实行包案、包片化解,包括区委书记在内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联系
4个重点街道,督查22个动拆迁地块信访突出矛盾化解、终结和缓解工作。今年,该区又细化、完善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工作方案,提前公示领导干部接访的时间、地点。
二是实施部门常态化接访。根据对信访案的分析,区里要求占全区信访总量70%以上的7家单位常驻大厅,展开联合接访,并依靠所在单位的后台支持,提高受理、处置、督办的有效性。同时,该区人大、纪委(监察局)、法制办、政府复查复核办也在大厅开展接待,驻厅律师还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孙xx认为,“前台做接待、后台做协调”的常态化联合接访方式,把有权处理信访问题的责任部门推到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第一线,能够促使大多数信访问题在第一时间落实到责任单位,可以有效提高协调处置效率、缩短信访流程、防止矛盾的堆积和激化。
创新后台支撑,实现信访“控增量、减存量”
“我们开展信访工作,始终以‘合法、合理、合情’为指导思想,以严格执行政策为基本原则,既要求化解工作不开‘口子’,又要充分理解和关照信访群众的诉求和困难。”万建辉说。
信访工作“控增量”,在于及时发现和预防信访矛盾、提高初信初访的处理效率。为此,虹口区制订了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建立“一单到底”机制,每一件信访事项采取一张跟踪办理流程单落实到底,实现事后“全程核查”,杜绝过去信访办理“有起点、无终点”的问题。
为化解信访“存量”难题,虹口区联席办创建了“老蒋化解工作室”,由化解工作经验丰富、已退居二线的老同志蒋荣牵头,专门负责参与、指导、协调全区化解工作。蒋荣等人坚持用群众工作方式,去年接待群众180批266人次,成功化解动迁遗留矛盾81件。
一位孙女士7年来10多次进京上访,2010年下半年突患重病。“老蒋化解工作室”得知情况后,多次去看望、沟通,并给其女儿小刘解释政策、悉心安抚、一同商讨对策,最终帮助其解决了化解资金和房源难题。小刘此后还特意给“老蒋化解工作室”送来锦旗,躺在病床上的孙女士也请女儿转达了自己的谢意。
“关键是要化解老百姓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心态,通过人性化的疏导,耐心、细致地消除矛盾。同时,设身处地地为信访人协调化解资金和房源等。”蒋荣说。
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信访、维稳工作会上,虹口区建设“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创新信访化解机制的做法,得到多方肯定,今年将在上海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 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怎样写篇二
“稳定压倒一切”和“安全第一”,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心所在,做好学校的信访工作,是实现稳定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师生员工的重要渠道,是化解内部矛盾、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工作,现将一年来我校的信访工作总结如下:
我校高度重视平安与稳定工作,高度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学校党委领导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是学校沟通和联系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重要渠道;起着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家长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积极性,维护安全团结政治局面的作用。从而把社会稳定的大局作为对待信访工作的核心,把教职工及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疾苦放在心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从各个方面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学校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例会,做到部署全局,坚持学校领导带头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对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做到了领导有明确分工、具体有专人办理。即做到,信访工作有人问、有人抓,使信访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各处室严格按照信访工作原则,明确职责,遇到特殊情况逐级反映,分段受理,制止了重复上访。各处室对上访问题认真接待,以事实为依据,按照法律、政策规定,认真负责地解决了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问题解决在处室、本年级、本班,从不放任不管,从未发生推向上级的情况。另外,学校还特别规定,若因工作不负责,造成越级上访或产生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其责任。
为保证信访工作有序开展,切实保证信访工作得到落实,我校还制订了信访工作制度,明确信访工作规范化,即做到对来访者要热情接待,耐心听取意见。
对收到的信件及时向领导报告,按领导指示进行办理。对上级转办的信件,及时办理报果,并做到来信有登记,上访有记录。加强值班、信息和信访工作。在规范管理和强化监督的前提下,学校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集体之间加强沟通,充分发挥信访领导小组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感情相融作为沟通与协调的方法,做好教职工、学生及家长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规范上访行为,创造良好信访秩序,把学校信访工作纳入依法正常、合理、有序的轨道。各处室、各年级组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发生的问题作出判断和处理,并且能够做到每事有案,对于比较棘手或一时处理不了的,学校部门先做好思想工作,并向教职工说明情况,讲清道理,把工作做到细致有效。另外,对教职工及学生和家长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学校领导在得知情况后,能迅速通过专门的行政会,以最好、最快的措施将问题处理
2023年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 信访工作亮点和创新举措怎样写(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