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五篇)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篇一
[摘要]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让学生经历生活实践,规律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所以科学课程必须充分重视实验。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一些资料的学习,对于小学实验课从实验的材料的选择,学生体验,能力培养,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实验材料 充分体验 创造力 多媒体
一、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材料成了小学科学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
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旧材料满足不了新需要。科学课的前身是常识课,原来的常识仪器室和实验室很自然就成了现在的科学仪器室和实验室。原来的实验材料显然满足不了新的探究活动。
2、新材料无法配备齐全。由于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虽然财政投入了很多,但实验室和实验器材是一项耗资很大的项目,所以会造成实验器材的不足。
3、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小学科学教师的队伍是很不稳定的 很多老师都是兼职科学教师,有的老师教语文或数学,甚至很多老师是班主任,工作量都很大,还有就是有的专职教师一个下午的课是两个不同年级段的,上完一节实验课材料还没收拾好,学生已经来了,可材料还没准备好。有时就会出现教师只准备自己的实验材料,在课堂上作一下演示实验的现象。
4、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情况不乐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材料的情况不太乐观。有的学生总是忘带材料了,有的学生准备的材料不符合实验要求了,总之,问题很多,情况不太乐观。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充分利用好旧材料。师生同心、共同努力,补充、完善科学实验材料。在新材料无法配备齐全、教师工作量又普遍偏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提早参与探究活动,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指导学生准备,避免材料的盲目性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探究活动,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许多实验材料的准备都是人手一份的。但是也有许多实验,例如《使用工具》一课中选用什么工具取铁钉、螺丝钉和图钉这一活动,如果人手一份材料的话,每位学生都要准备羊角榔头、剪刀、铁钉等许多材料,有的学生家里材料没有那么多,准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这种活动适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活动比较好,所以像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让小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有利条件,大家就近就地分工准备。
二、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过程。
1、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探究性——教师的放。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学习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减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机会。若换一个角度把那些适合探索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由实验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承担者,在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构思,去实施自己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2、亲历探究过程,收集探究信息。探究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
最新浅谈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