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字(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281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字篇一

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郑纯才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自然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潜能,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中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农村小学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参加科学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科学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激发兴趣,体验科学。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除去叶绿素后会是什么样子”时。同学们怎么也听不进去。于是,我就让组长到室外摘几片绿叶来,他们很高兴地摘来了绿叶。让他们把采来的绿叶放入平底烧瓶中,让同学们观察,同学们都兴奋地说:“绿色的!”接着,我再让他们往平底瓶内注入酒精,并用药棉塞住瓶口。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酒精和叶子各是什么颜色?(酒精没有颜色、叶子是绿色的。)然后让同学们给它们加热,注意观察叶子和酒精有什么变化?这时同学们的精力更集中了,不一会儿都不约而同地说:“叶子的绿色开始变浅了,酒精也开始变绿了„„”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除去绿叶中的叶绿素后是无色的,而酒精却变成了绿色。”

二、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花的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如:笔者教《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等课时,实验前, 先引导让学生到校园里亲自观察各种小动物,并捉几只蜗牛、蚯蚓、蚂蚁等或让学生自己回家捉几只蜗牛、蚯蚓、蚂蚁等。让学生亲自观察“蜗牛、蚯蚓、蚂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体会如何才能捉到更多的蜗牛、蚯蚓、蚂蚁。这样学生做起实验才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在思想上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等来了设备,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这是很不现实的。笔者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教《水的观察》一课时,烧杯、量筒各只有两个,无法进行分组实验,我就拿自己家的透明度好的玻璃水杯,让学生找来矿泉水瓶代替烧杯、量筒。又如教《用根茎繁植植物》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夹竹桃、天竺葵,老师也未必认识,何况学生呢,教学中我就启发学生用本地随处可见的杨柳、葡萄等植物进行压条、扦插实验。

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

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许多科学教师,往往要到上科学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笔者认为,我们应把大自然(科学)“搬上”课堂。在室内“自然(科学)角”主要是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蚕、小蝌蚪、蜗牛等。引导学生回家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飞、走、爬、游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花坛,开辟一块“种植园地”,种植常见的、科学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也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可食用的常见农作物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五、农村科学课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最主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教学,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科学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科学教学的新局面。

总之,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的,最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科学老师。相信,只要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字篇二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摘要】: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科学》强调从观察入手,到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中解释,以得出结论为此。科学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结论,绝不是科学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育 合作探究 指导 探究过程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科学。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用。新课标下的科学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而我们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上课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去探求、去发展了。

如何上好科学课?怎样教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呢?这些问题是很多科学老师正在讨论的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科学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学习科学

科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简单、直接的经验。因此,在学习《土壤与生命》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土壤,看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土壤,让学生用牙膏盒、墨水盒、塑料袋等收集不同的土壤。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不同的土壤,使学生知道这些土壤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通过课前观察、收集,课内动脑、动手,也就渐渐扩大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理解科学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在探究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程度。如果在指导的时候介入过早,引导过多,就可能阻挡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如果不敢指导或过晚的指导则可能使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的状态,就会消弱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固体和液体》时,我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叫学生收集生活中体积不算大的固体来学校,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物体先展开自主学习,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上来?哪些东西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把大家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再分组汇报。因为大家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所以汇报时,各学习小组争先恐后,畅所欲言。记得有一个小组汇报“面粉放入水中会迅速溶解。”有的小组表示默

最新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字(5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字篇一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郑纯才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