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5篇)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篇一
丘北县八道哨乡鱼塘小学 周自琴
„摘要‟:与城市的学生相比,我们农村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物质条件可能差一些,因为家里缺少这方面的书籍,没有上网设备,也难得到科技馆和图书馆去一趟,但我们不能对科学课敷衍了事,随便应付,更不能不上。我现在教着农村的孩子,在我来之前他们没有听说过黑洞,也不知道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更不知道地球与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科学书上没有,也没听别人说过,当我在跟孩子们讲这些知识的时候,还以为老师在跟他们讲故事呢。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科学教师,但是我决不放弃对科学课的教学,虽然我们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也没有齐全的实验器材,但我也要让孩子们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没有实验室,我们寻找地方,没有实验器材,我就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没有教具,我就寻找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没有专业的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想办法寻找实验器材等。努力把科学课上好,上活。让我们的农村孩子在这一环节上减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
„关键词‟: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 农村资源 兴趣 设计 农村小学学生
我们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不容易去少年馆或科学馆等,这些时时困扰着农村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在现今还是以中英数主导的教学下,我们应该如何上好科学课呢?
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有关《小孔成像》的教学调整到晚上来上,买点蜡烛,找点白纸,学生们就可以走进新课堂了,通过实验,讨论,然后总结出实验结果,这样即把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们也可以动手做实验了。把有关《太阳的颜色》的内容调到阳光好的时候在上,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上,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结果,这样一堂死的课就可变得活了。把有关《花的特性》调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这样一来我们的实验材料和 实验场地不都解决了。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科学课上得更好,更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要上的知识感兴趣了,学生接受知识就变得容易了,教师的课堂气氛也变得好了。如在上《沉和浮》之前,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淹不死人的海”吗?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石块放在水中沉下去了?同一个马铃薯放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为什么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游泳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用我们自制的水槽、萝卜块、小船、马铃薯条等来做了实验,没有实验室我们就把教室、操场改做实验室。学生们亲自动手以后,对实验产生了兴趣,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课堂也活了起来。
五、巧设情景、精心设计活动
在我们农村,情境的创设更重要,因此在上每一节科学课时,教师都要考虑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巧设的情境,从而达到有利于学生科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科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主要是要巧设疑问,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此外, 在操作活动中最好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习惯及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进行《蚂蚁》的教学时,我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带学生去看蚂蚁窝,随着情景再现生活或已有知识,随着情景的深入学习、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从而达到超越情景的目的。
六、让学生“动”起来
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开口讲,用脑想”,这是教材的灵魂。强调动手做就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只有学生亲自做了,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篇二
浅谈怎样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
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不利因素,教学仪器设备少,特别是像我们山区学校基本没有教学仪器设备,更谈不上什么像样的实验室等等,所以很难将抽象的问题在课堂上讲明白,学生也难以将所学知识掌握好;我是一位农村小学的教师,也是一位专业的科学教师,现就浅谈如何在我校办学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搞好科学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科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老师要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人,积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探究。我们这里的孩子大多数都生活在山区,各种信息都很闭塞,要学好科学这门课程要从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山坡上、家里的土地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植物的一生;观察我们周围生活的小动物,观察土壤、空气、水;观察云、雾、雨、雪、霜、风;观察我们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观察家中的电器,调查家中的材料,观看星空的变化,观察月相的变化; 寻找身边混合物等。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去欣赏四季见到的花,去分析花的构造,研究花的颜色、花冠的形状,去闻一闻花香,想一想花作用,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实,看其颜色、大小、形状,有的还可尝一尝其滋味;桔子的酸甜,苹果的香脆,梨子的清润,西瓜的甘甜,草莓的酸溜溜等。从这些观察中了解很多的知识,体验了无限的乐趣,他们会更热爱科学。
2、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实践。孩子们到田野里去采集植物,去山上采集岩石,去旷野捕昆虫,到稻田里捉蝌蚪,到学校花园去种花、植树,到树林中去拓印树干图案。回到教室,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花的构造、用一看二摸三刻四滴盐酸的方法观察鉴别岩石。孩子们还将采回的岩石制成岩石展示盒,用树叶制作叶画、叶脉书签,用昆虫制成标本,用纸杯做土电话,用易拉罐制作发声筒,用木片、塑料、纸盒、泡沫做船,用橡皮泥制作太阳系的排列模型,用自制过滤器净化水,用筛子、漏斗、滤纸、玻璃棒等分离混合物,用蒸发的办法分离盐与水,用纸、针、棍子做成呼啦啦转动的风车。一样样的作品问世了,一件件的模型诞生了,一个个的产品出现了,这是孩子们的骄傲,这是孩子们实践的成果。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也有失败的教训和收获,孩子们动手做了,孩子们经历了,孩子们的手更巧了,孩子的心更灵了。
二、合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开展科学教学
教育心理学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例如在《七色光》这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校园前的小河边,背对着阳光做“泼水”游戏,在愉快地玩耍中,使学生意外的发现了与彩虹类似的景象,于是固势利导,非常轻松地揭开了彩虹形成的奥秘。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野去考察分析土壤成分、种类、保水性及农作物生长状态情况;到山坡上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双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科学教学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三、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础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例如在《七色光》教学教程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法,分别研究七色光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种颜色的物体反射太阳光的情况,两个实验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索现象,整理分析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的提高。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育对象,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四、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消失了的恐龙》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到距今6亿多年前到距今7千万年前的生物世界,浏览了恐龙进化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生活的恐龙,让学生能直观的观察已经灭绝的恐龙。借助课件的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恐龙。
五、自制教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是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要实验就
最新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堂(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